第13章:一戟换忠心,温香缚凤鸾(第1/2页)
王允的动作极快。
次日一早,司徒府的仪仗便浩浩荡荡开进了徐荣的府邸。
当王允屏退左右,亲自说明来意,是为次子王景求娶徐荣之妹时,徐荣先是愕然,随即陷入沉思。
他本以为联姻对象会是长子王盖,那更像是一种上位者对降将的安抚,他必须保持清醒,婉言谢绝。
但万万没想到,王家竟舍得将如日中天的次子王景的正妻之位许给徐家!
这已不是简单的拉拢,而是将徐家视为休戚与共的盟友,给予了最高的诚意与尊重。
徐荣脑中飞速盘算:王景圣眷正浓,手握重兵,其势如日中天。
徐家虽得封赏,终究根基浅薄,在世家林立的京城如同无根浮萍。
若能与之联姻,不仅可保自身权位稳固,更能为家族寻得一座真正的靠山。
至于王景年轻……观其行事狠辣果决,绝非池中之物,妹妹嫁予他,未来前程或许更为广阔。
想到此处,徐荣激动的声音发颤,所有犹豫顷刻间烟消云散:
“司徒公厚爱,末将…惶恐!”
“小妹能侍奉卫将军,是徐氏满门之荣!末将一万个愿意!”
没有半分犹豫,徐荣当场应允,双方即刻交换了庚帖,定下婚约。
王、徐两家的联盟,在这一刻变得坚不可摧。
与此同时,王景正在清点从董卓军中缴获的物资。
甲胄兵器堆积如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杆被精心保管的长戟。
戟长一丈二,通体暗沉,唯有月牙刃口闪烁着刺骨的寒芒,戟杆上铭刻着古老的纹路,入手沉重,寒气逼人。
“好戟。”
王景握在手中随意挥动两下,破空声尖锐刺耳。
这戟的确堪称神兵,无论重量、长度还是平衡感,都属顶尖。
霸王传承中亦是戟、枪法双绝,但他习惯使枪。
这画戟虽好,于他而言,却并非最契合的兵器。
王景掂了掂画戟,随手放回原处。
随后唤来赵莽,取过纸笔,笔走龙蛇,一幅结构精密的长枪设计图顷刻而成,不仅标注了尺寸、重量,更对枪刃弧度、血槽细节乃至枪杆的材料配比都做了明确要求。
“七日为限。遴选顶尖匠师,三班轮替,我要炉火不息。”
王景将图纸递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用料选最上等的百炼镔铁,若有西域乌兹钢,不惜重金。”
“枪成之日,立五重铁甲试枪。穿透三层,匠人赏百金;穿透四层,再加百金;若能透五层,我亲自为他们向朝廷请功。”
他目光扫过赵莽,冰寒刺骨:“若连三层都穿不透……就让为首的匠人,亲自来试我的枪锋是否利。”
“是,小的必日夜监工。”
赵莽领命,郑重接过王景绘制的图样,转身离去。
王景目光再次落在那杆画戟上,嘴角勾起一抹狩猎者的冷笑。
“神兵虽好,于我却是鸡肋。”
“不如拿去喂饱那头饿急了的虓虎,才好让他为我撕咬下一个猎物。”
想到这里,王景策马出府,前往皇宫。
......
椒房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何太后指尖的冰凉。
殿外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有力,每一步都像踏在她心坎上。
她深吸一口气,将温润的玉如意紧握,那凉意却似乎直透心底,怎么也压不住指尖的微颤。
殿外那沉稳的脚步声愈来愈近,一声声,提醒着她,那个能左右她命运的男人来了。
“太后,王景将军已在殿外候见。”
宫女轻声通报。
何太后深吸一口气,整顿衣冠,恢复那副母仪天下的威仪:“宣。”
王景步入殿内,行礼如仪。
他抬眼时,见何太后今日特意点了花钿,眉间一点朱红,衬得她容颜更显娇艳,却也掩不住眼底一丝怨意。
“你们都退下吧。”
何太后屏退左右,待殿门轻合,才轻声道:“王卿平身。”
殿内只剩二人,静得能听见烛火噼啪作响。
何太后终究没能忍住,似是随意提起,语调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涩:“哀家听闻,司徒公一早便去了徐将军府上?看来,将军的好事将近了。”
“太后消息灵通。”
王景坦然迎上她的目光,没有半分歉疚,唯有冷静的陈述:“徐荣新附,其妹为正妻,可定京畿军权。徐氏非高门,正合制衡之道。此乃稳固朝廷根基之策,于陛下与太后最为有利。”
王景的声音冷静如冰,将一场婚姻剖解成赤裸裸的权力算式。
何太后心中一刺,那点幽怨在这冷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不合时宜,甚至可笑。
是啊,她是太后,她的儿子是皇帝,他们母子的安危系于权术平衡,岂容她如寻常妇人般争风吃醋?
若没有王景在外支撑,他们早已是他人俎上之肉。
想通此节,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她,但同时也让她彻底清醒。
知道自己误会王景的何太后,努力维持着端庄:“确...确是幸事。哀...哀家自当备礼恭贺。”
“臣谢太后。”
王景微微颔首,随即话锋一转,不容她继续沉溺于私人情绪:“然则,喜事虽好,外患未除。臣今日入宫,正为此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章:一戟换忠心,温香缚凤鸾(第2/2页)
他接着将说服吕布、需钱财爵位的计划和盘托出,并重点强调袁氏的威胁与何进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