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都能搞到?我现在怀疑他会徒手掏熊窝了。】
【注意看,他连撤退路线都规划好了,这哪是真人秀,这是特种兵训练营吧。】
【但他们两个都在进化,麦克斯学会做汤,石斧已经玩起生态管理了……】
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白鲸餐厅,安德烈与格雷再次对坐,面前依旧是那块实时监控大屏。
“你知道吗?”格雷指着画面中麦克斯正在修补渔网的身影,“他今天那个潮池陷阱的设计原理,和古波利尼西亚人用的‘奥科’陷阱几乎一模一样??利用潮汐涨落引导鱼类进入死胡同。”
安德烈点头:“而且他是自学的。没有图纸,没有示范,仅靠观察自然规律和逻辑推演。”
“相比之下,石斧更像是在执行既定战略。”格雷转向另一画面,“他的一切行动都有预案,步步为营,精准高效。”
“所以呢?”安德烈反问。
“所以我问你,如果这场生存战持续一百天,谁更能走得远?”
安德烈沉默片刻,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说:“走得远的,从来不是最强的人,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人。麦克斯现在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经验;石斧则像一把刀,不断自我打磨。一个在成长,一个在精进。胜负未可知,但蜕变已发生。”
话音未落,屏幕突然切换至夜间视角。麦克斯正坐在岩洞口,借着手电余光研读《海洋生物习性手册》。他用炭笔在书页边缘标注:“岩鲈喜群居,趋光性弱,但对震动敏感”、“退潮前两小时活动频繁”……
而在雨林营地,石斧也未入睡。他正用鲨鱼牙齿雕刻一枚微型指南针外壳,旁边放着一块磁化铁片??这是他用火山岩摩擦金属碎片制成的简易磁针。
两人隔着千山万水,互不知晓对方存在,却在同一时刻低头书写、思考、改进。
第十一日凌晨,麦克斯迎来新的挑战??风暴预警。
气象卫星数据显示,一股热带低压正在东南方向集结,预计四十八小时内影响该海域。节目组通过广播发布紧急通知:所有选手须做好防风准备,禁止擅自离岛或冒险航行。
麦克斯听完播报,脸色凝重。他的岩洞虽隐蔽,但位置偏低,若遇大浪侵袭,极可能被淹没。更何况,他的食物储备仍极度脆弱,一场暴雨就足以摧毁全部成果。
他当即决定:迁移营地。
目标锁定在岛屿北侧一处高地??他曾用望远镜观察过,那里有天然岩架,背风向阳,下方还有淡水渗出痕迹。
搬运过程异常艰难。他将锅具、工具、书籍一一打包,用渔网残片制成简易背囊。食物方面,只带走晒干的鱼条、密封蜂蜜样品和少量净水药片。临行前,他特意拆除潮池陷阱,回收渔网材料备用。
整整六个小时跋涉,途中遭遇两次骤雨,鞋底开裂,脚掌磨出血泡。但他咬牙坚持,终于在黄昏前抵达新址。
新营地空间不大,但结构稳固。他迅速展开建设:用扁石垒成灶台,搭起倾斜茅草棚遮雨,又挖了一条排水沟防止积水。最后,他将最重要的物资??图鉴与手册??用油布包裹,藏于岩缝深处。
夜深人静,他蜷缩在苔藓垫上,听着远处雷声滚滚,心中却没有恐惧。
“我搬了家。”他对自己说,“像个正常人一样,有了新房子。”
而在雨林深处,石斧同样面临抉择。风暴逼近,瀑布水量激增,潭水暴涨,原有营地已不安全。但他不愿轻易撤离,因为此地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
于是,他做出惊人之举:在悬崖半腰开辟悬空平台!
凭借攀岩技巧与坚固藤索,他在距地面十五米处找到一处凹槽,用削尖木桩打入岩缝作为支撑点,再铺上交叉横梁,覆盖厚实芭蕉叶与防水袋拼接而成的屋顶。整座空中营地耗时一日完成,宛如原始版“树屋”,既避洪水,又防野兽。
完工当晚,他站在平台上遥望海平面,乌云压境,电光撕裂天幕。
“风暴来了。”他对镜头说,“但也带来清洗与重生的机会。真正的生存者,不该惧怕变化,而应学会驾驭它。”
同一时刻,麦克斯也在新家中写下第十一日记录:
“迁居成功。风雨欲来,心却安定。始知所谓家园,不在砖瓦,而在人心所向之处。我要做的不只是活下去,而是活得像个人。”
窗外,第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紧接着,倾盆大雨倾泻而下。
海水翻腾,丛林咆哮,整座岛屿在自然之力面前颤抖。
但在这片混沌之中,两簇火焰依然燃烧。
一个在海边岩架,微弱却坚定;
一个在雨林高空,孤独却明亮。
它们不争辉,不相较,只是静静地证明:
即使世界遗弃你,只要你未曾放弃自己,
就能在绝境中,点燃属于人类文明的那一缕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