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花了一个多小时,将四根轻木全部砍成两截,比较细的顶部直接砍掉,留下的部分最细也不能小于十五厘米。
再细的话,他担心会承受不住二层的重量。
在这些轻木顶端中央三分之一处两边用竹刀劈砍出两条...
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在岛屿上空盘旋了一圈,最终朝着西北方向渐行渐远。麦克斯与石斧并肩坐在救援舱内,舷窗外是翻涌的碧海与逐渐缩小的绿点??那片曾吞噬他们、又被他们驯服的土地,如今只剩一个轮廓,像一颗沉睡的心脏,在洋流中静静搏动。
两人沉默良久。
麦克斯低头看着自己掌心的老茧,边缘还嵌着一点熏窑灰烬。他忽然笑了:“你说……咱们是不是疯了?”
石斧侧头看他,眉梢微扬:“你觉得活着算不算正常?”
“我不是说活下来。”麦克斯摇头,“我是说那些事??发酵鱼露、索道系统、星图校准……我们不是在求生,是在建一个世界。”
“可求生本身就是重建世界的过程。”石斧望向远方云层,“当人被剥去所有外衣,剩下的,才是本质。你做菜,我筑巢,其实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一切归零,文明还能不能重新长出来?”
麦克斯没再说话。他的思绪却已飘回那个满月之夜,炊烟袅袅升起时,仿佛荒野第一次有了呼吸。
七个月后,纽约布鲁克林一家地下餐厅悄然开业。门面低调,无招牌,仅以一块刻有蜂形纹路的铜牌为记。预约制,每晚限十二席,菜单每日更换,且从不重复。
主厨是个戴墨镜的男人,动作利落,言语极少。他做的第一道前菜,是一枚用海藻胶包裹的透明球体,轻咬即破,内里流出琥珀色液体,混合烤蒜油与野香草雾气升腾,舌尖瞬间炸开一股难以言喻的鲜味。
食客们闭目惊叹,有人低声问:“这是什么?”
“岛上的味道。”主厨只答了四个字。
这晚打烊后,麦克斯摘下墨镜,走到后厨角落的木柜前,取出一瓶暗金色液体??正是科研站收到的那一号发酵鱼露。他拧开瓶盖嗅了嗅,香气依旧浓烈,带着海洋深处腐殖质与阳光曝晒岩礁的气息。
他倒出几滴,滴在指尖,轻轻涂抹于唇边,如同举行某种秘密仪式。
“成功了。”他喃喃,“它活下来了。”
与此同时,夏威夷群岛东侧一座新建研究中心内,石斧正站在全息投影台前,手指轻划,空中浮现出整座岛屿的三维模型。潮汐线、植被分布、风向轨迹、动物迁徙路径……数据流如星河般环绕旋转。
“这是我们复刻的第一版生态闭环系统。”他对一群身穿白袍的研究员说道,“不是模拟,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实践记录。它的核心不是技术,是逻辑??如何用最少资源,激活最大生命力。”
一名年轻工程师举手提问:“您提到‘可复制的知识’,但很多细节缺失,比如陶珠烧制温度、蜂蜡封存工艺……这些经验性操作,怎么传承?”
石斧转身,从墙上取下一卷竹片,上面刻满细密符号。
“看这个。”他说,“这不是文字,是节奏。每一个刻痕间距代表时间,深浅代表力度,排列方式对应环境变量。就像音乐谱,懂的人一听就明白。”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真正的知识,不该依赖语言。语言会遗忘,但行为模式可以延续。只要有人愿意观察、模仿、试错,文明就不会断。”
会议结束后,他独自走进档案室,打开最深处的保险柜,取出一段视频。画面晃动,画质模糊,却是他在平台之上讲解雨水收集系统的全过程。背景里,蜂群飞舞,风吹动藤蔓索道发出吱呀声。
他将视频导入新一批教学模块,命名:“基础级?无工具生存认知”。
屏幕右下角自动跳出更新日志:【版本V3.1|新增案例来源:未知坐标太平洋岛屿|贡献者标识:X】。
他知道,自己永远不会露脸。也不需要。
又过了三个月,一场名为“原初之味”的国际美食论坛在日内瓦召开。主办方邀请全球顶尖主厨探讨“极端环境下的饮食创新”。压轴演讲者未到场,仅通过远程连线播放一段十分钟短片。
镜头缓缓推进一片沙滩,篝火旁坐着一个人影。他手中拿着一条刚烤好的鱼,蕉叶尚未揭开。
“很多人问我,在荒岛上最想念什么?”麦克斯的声音响起,“我想了好久,发现不是牛排,不是红酒,甚至不是家人。”
他停顿片刻,轻轻掀开蕉叶,热气蒸腾而起。
“是创造的感觉。当你没有任何选择时,反而能做出最纯粹的味道。因为每一口,都是你亲手赋予的意义。”
画面切换至熏窑、发酵罐、土炉开炉瞬间,最后定格在那本压在灶台上的日记封面。
字幕浮现:
**《荒岛烹饪手册》现已开源发布于公共知识库,编号:GASTRO-001**
全场寂静。数秒后,掌声如雷。
而在太平洋某处,一艘科考船正缓缓靠近那座无人岛。船上共有六人,皆为“极限生存与饮食创新联合研究中心”选拔出的第二批实验志愿者。他们携带种子、工具、净水装置,以及一本纸质版《荒岛烹饪手册》。
领队是一名女植物学家,她站在甲板上,望着岸边清晰可见的石堆标志与贝壳风铃,轻声说:“我们不是来探险的。”
“我们是来继续的。”
登陆后第三天,他们在南岸发现了麦克斯埋藏的陶瓶。启封日期正是当天。打开石板,里面写着一句话:
>“如果你尝到了这口鲜,说明时间没有辜负等待。”
他们小心翼翼撬开封泥,倒出少许鱼露滴入清水,再加入晒干磨粉的海藻与坚果碎,仿照手册做法调制成酱汁,涂抹在炭烤小鱼上。
第一口入口,所有人怔住。
那种复杂层次的鲜味,像是大海的记忆被唤醒??咸涩之后是甘甜,腥气之中藏着芬芳,仿佛整片岛屿的生命力都浓缩于此。
当晚,他们在营地中央点燃篝火,依照手册记载,举行了“首餐仪式”。每人分得一小勺鱼露,兑水煮成清汤,默默饮下。
没有人说话。
但他们都知道,这场实验,真正开始了。
第四周,北岭平台传来好消息。石斧设计的索道系统经改良后重新架设,运行稳定。更令人惊喜的是,野生蜂群再次回归,在旧蜂巢位置筑起新巢。监测数据显示,蜜蜂数量比七个月前更多,且出现了新的采蜜路线。
“它们记住了安全区。”负责生态观测的志愿者说,“而且学会了利用人类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