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解决了貂蝉的事情,了却心中一件为难之事,当下神清气爽的走进中堂准备批复公文,却看见周瑜低着头一声不响的跪在门外阶下。孙策上前扶起周瑜,疑道:“公瑾这是何故?”
周瑜却不起身,叩首请罪道:“请主公恕微臣不敬之罪。微臣御妻无方,竟致其犯此大错,陷主公于不义之境。微臣已动用家法给予严惩,特来向主公请罪。”
孙策将周瑜扯了起来,笑道:“公瑾是说貂蝉的事情?看来除了大乔,这件事小乔也有份参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值得你动用家法,真是小题大做。”
周瑜又跪下去道:“拙荆擅自插手主公家事,终是微臣管教不严之故,请主公饶恕拙荆的妄为。”
孙策在周瑜肩头轻踢了一脚,笑骂道:“这下算是罚你了。起来说话,我们之间用不着这套君臣的虚礼。再者,你我是兄弟,我的家事难道不是你的家事?”
周瑜起身垂头思索了一会儿,欲言又止。
“你有什么话说?”孙策问,“这些年爵位越高权利越大,人也做得越来越没劲。同是一件事,我是想着娶得一位如花美眷,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不负少年风流,而你愁眉苦脸,一件好事竟能联系到君臣伦理上去,搞得同你说话都提不起精神。”
周瑜神色肃然道:“主公,既为君臣,兄弟情分就须置于大节之后。主公的家事,微臣就算如何亲近,也须回避。君臣之礼不可废,就如同嫡庶之分不可乱一般。”
孙策从未与人说起过续命一事,自己虽延寿数,却无子嗣,闲时想来也不禁心有遗憾。此时听到周瑜说起嫡庶长幼之序,无奈的笑笑道:“有金匮之盟在前,嫡庶有没有分别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孙策曾对金匮之盟一事下缄口令,有敢质疑其真实性者当庭杖杀,即使亲贵大将亦不能免。周瑜低低的叹息一声,转换了称谓,问道:“兄长准备如何安置貂蝉姑娘?”
孙策展颜一笑道:“当然是娶为平妻,公瑾以为我是薄情凉幸之人么?”
周瑜摇了摇头道:“兄长,且不说诸侯无二嫡,单是貂蝉姑娘出身来历不明,此事便大有不妥。”
孙策微微有些惊讶道:“貂蝉姑娘本为并州太原郡阳曲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因人才出众聪敏过人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十常侍之乱时避难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后助王司徒施‘连环计’,终令董卓吕布二人反目,立下功勋。怎能说是出身来历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