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四十二章 爱卿,朕要不要杀了寿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爱卿,朕要不要杀了寿王?(2 / 2)

哪怕最后杀不了李琩,但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天涯海角,也是完全行得通的。

韦谅的脸色无比的难看,便如同高力士和李林甫一样。

但他们还好,真正承受压力,需要立刻做出艰难抉择的人,是李林甫。

他的脸色比谁都难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爱卿,朕要不要杀了寿王?(第2/2页)

……

许久之后,李林甫终于艰难的拱手道:“陛下,据臣所知,此中之事,内中颇有蹊跷之处,臣以为此事还当深查,若有更多证据证明,那么依律处治便是,但……”

“嗯?”李隆基不悦的声音传了下来。

李林甫呼吸深沉,咬了咬牙道:“陛下,寿王自贞顺皇后故世以来,深切悲伤,久难自抑,又有太华公主年幼,需要抚养,日夜操心,加上无心府事,王府属官散尽,外事难萦其心,如何会有谋算刺杀之事。”

“哦!”李隆基淡淡的回了一句,李林甫的这句话,根本动摇不了他的杀心。

李林甫这个时候,却是默默的松了口气。

皇帝不反对就好,他这句话其实也不过是铺垫而已。

心思沉定,李林甫继续说道:“陛下,如今朝中重心在太上玄元帝君显圣之事上,以臣想,寿王如今日日都在太上玄元帝君面前为贞顺皇后祈福,哪会有冒犯之念。”

李隆基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

这是李林甫第二次提及贞顺皇后,但实际上,武惠妃虽然被追封为贞顺皇后,那也不过是李隆基下了一道追赠的圣旨罢了。

按朝制,真是追封皇后,是需要祭祀宗庙昭告天地的。

但武惠妃的追赠皇后事,虽然是皇帝自己推出来的,也有李林甫等人的支持,但最后朝中大臣不过是稍微反对,皇帝便自己停了祭祀昭告天地的事情。

就像是皇帝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少用心要真正追封武惠妃皇后一样,所谓的追赠,不过是在武惠妃下葬的时候,让她开心体面一下,其他什么意义都没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武惠妃被追赠皇后,但如今朝中提起她,都只是惠妃,而不会称皇后。

李林甫今日两次提及贞顺皇后,似乎是想要让李隆基顾念当年的恩爱之情,但实际上以李隆基对李林甫的了解,他根本不是这种人。

是在太上玄元帝君的事上。

李隆基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李林甫的话实际上只有一句,如今是太上玄元帝君显圣时期,弄出寿王刺杀宰相这种大案,真的好吗?

更别说是还要杀了寿王。

这种事情,太上玄元皇帝答应吗?

尤其这里面牵强的成分太多。

李隆基面色凝重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林甫稍微上前半步,拱手道:“陛下,自从贞顺皇后病逝以来,寿王沉寂日久,长安百姓不闻寿王久矣,如今还是不要因寿王之事,而让长安沸腾了。”

这话多少有些直白了。

本来随着时间过去,寿王和杨太真的事情,逐渐的被百姓遗忘,现在却又出了李琩刺杀李林甫的事情。

或许可能会有问题被解决,但皇帝真的愿意看到杨太真被长安百姓翻来覆去的讨论吗?

而且还有当年皇帝一日杀三子的事情,也会被人拿出来反复讨论。

这么做真的好吗?

这么做,对皇帝的名声真的好吗?

……

丹陛之上,李隆基冷眼直接看向了李林甫,神色不悦。

李林甫这番话,它过分了。

李林甫站在丹陛之下,他咬着牙再度上前半步,拱手道:“陛下,此案疑点甚多,臣建议继续察查,根据现有线索继续追查下去……臣真的不以为寿王与此事有关,臣还是觉得,是有人在陷害寿王。”

说来说去,李林甫还是要保李琩。

李隆基目光锐利的看向李林甫,李林甫毫不退缩。

“你可真多是朕的好右相啊!”李隆基轻轻冷哼一声,但许久之后,他最后还是一摆手道:“就听你的吧。”

“谢陛下!”李林甫沉沉的拱手,同时松了口气。

他刚才的那些话,还是说动皇帝了。

毕竟皇帝要脸是天下皆知的。

李隆基神色淡漠的抬头:“那么这件案子?”

“还是可以查的。”稍微停顿,李林甫拱手道:“除了现有的证据,另外,有人构陷寿王,说明他们同时恨臣和寿王,这样的人,实际上没有多少。”

“嗯!”李隆基神色平静下来,摆摆手道:“好了,你去吧。”

“臣告退!”李林甫沉沉拱手,然后才小心的退出殿中。

然而即便是走出殿中,李林甫依旧能感受到来自皇帝那股冰冷的目光盯视。

皇帝这一次是真的对寿王动了杀心,但是,李林甫不能让他杀了寿王。

起码不能是因为自己而杀了寿王。

直白点说,皇帝杀寿王可以,但是,你不能牵连到他李林甫。

李林甫人称口蜜腹剑。

起码他在百官,甚至在皇帝面前,是蜜。

只有在私底下,剑才会显露出来。

李林甫早年和武惠妃结合太紧了,甚至用尽一切力量的推李琩做太子,但是现在,却要用一场阴谋,一场别人都能看得清楚是构陷的东西来杀寿王。

而且是为了皇帝的私心。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李林甫的名声绝对毁了。

本身李林甫在高层官员当中的名声就不大好,源乾曜,张九龄,裴耀卿这些宰相对他评价都不好。

他还深深的得罪了东宫。

也就是有皇帝和朝中下层官员的名声,李林甫才能在朝中稳稳的站立,一旦没了这个名声,李林甫有些恐惧自己会步李义府的后尘。

尤其,他担心皇帝自己也没有多少杀寿王的坚定,这里面,更多的,还是在试探他。

陛下啊!

圣人!

你怎么了?

李林甫不知不觉间,脚步有些沉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