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达人> 第二章 正果(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正果(4-6)(2 / 2)

都屏气凝神。

歪瓜声嘶力竭,似乎世界是属于他的。

唉~,何家卫子冬夜,耳屎掉到地上都砸得“嘭哧”一下子的份儿,歪瓜自么个嚎啕法,邻世家自么受呃,何老七心里满了愧疚。

……

大娘从大襟袄里抽出手来,小心翼翼地伸到歪瓜的小被子里,轻柔地呵护着孩子,像触摸一件稀世珍宝一样,动作温柔得像羽毛轻抚,仨晚辈感动得一塌糊涂。

忒神奇了,歪瓜嚎啕渐轻,一会儿,嚎啕戛然而止,这地覆天翻的变化,仨晚辈面面相觑、惊愕不已。

歪瓜,静静地睡了,呼吸均匀,小脸柔和。

大娘笑笑,双手滑出小被子,整了整小被子,道:“孩子没毛病,忒好啦,能长命百岁。”

仨晚辈,遂喜上眉梢。

何老七望着大娘道:“孩子醒来,还嚎啕吗?”

大娘道:“老七呃,嚎,啕,是孩子的生活,练嗓门儿练身板儿练能耐呃。醒了,照旧嚎,啕。老七呃,我就不明疤瘌,你不叫孩子嚎,啕,还叫孩子,明日儿替你到村里开会、到坡里翻地里么?”

仨晚辈,爆笑。

大娘道:“孩子起名了么?”

何老七道:“起了,夜来早晨,俺爷起的,叫歪瓜。”

大娘噗嗤笑了,道:“恁爷,忒吴家寨子(花哨)了,三十个孙子起得啥名哎:门墩子,碾磙子,碌碡,砖头,镢头,刨子,砂子,石蛋子,马蹄子,土豆,荆轲,橡子,竹竿(永柱),石榴,山枣子,地瓜,窝瓜,冬瓜,西瓜,南瓜,竹桶(永安),北瓜,甜瓜,丝瓜,苦瓜,锅盖,扣子,缸子,井盖,夜来早晨,又整个歪瓜,嗯~,往后,就起煎饼、馍馍喽。”

仨晚辈,爆笑。

大娘道:“大名,起了么?”

何老七道:“没,大娘赐一个啵。”

歪瓜娘道:“大娘赐一个啵。”

大娘道:“呃~,大名,上学使,大了使……”

她冥思着,自说自话:“嗯~,也别鼓捣何家卫子(洋气)的了,实事求是地起一个呗。小名歪瓜,呃,歪瓜,这瓜咋就歪了呃,咋个歪法呃?”

一会儿,大娘慈祥地笑了,道:“呃,小名歪瓜,大名匀和一下呗,叫正果吧。”

仨晚辈,欢呼道:“好名!”“好名!”“好名!”

又聊了一会儿后,大娘道:“孩子醒叻,还嚎还啕,恁俩不是爱听戏吗,当戏听就行了。老七呃,送我回去。”

老七应道:“好嘞。”就去点保险灯。

5

吴家寨子,是斜阳县吴家寨子公社驻地,一个村寨。秦朝那会儿,成了市镇。清末,这里工场、商铺、旅馆、赌场、烟馆、妓院、戏院、……,应有尽有,是斜阳县的十里洋场,吴家寨子成了万花筒、多姿多彩、多样化、五彩缤纷、花哨、过瘾、狗血、酣畅、爽、花样多、……、另类、拉风、牛屄、厉害、花哨、俏、咖、不可思议、滑稽、怪诞等等诸如此类的代称,演绎成了歇后语,可褒可贬,意思随语境、情境、意境、人物、事件、……等等的不同而变化无穷,灵活、活泼、生动、有趣。一年又一年,吴家寨子的名气,盖了斜阳,盖了龙平,盖了更广大的地方。

6

何家卫子村,宋朝有了建制,那时叫何家村。何家村背依龙山,西傍龙山河,明朝成了屯兵重镇,人们便称“何家卫”、“何家卫子”、“何家卫子村”,久而久之,“何家村”就被“何家卫子”取代了。

何家卫子村,有17个姓氏家族,人口过了4000,是斜阳县城关公社第一人口大村。17个姓氏家族,人口由多到少为:何,明,司徒,冯,金,刘,张,李,吕,施,孙,郎,牛,周,章,展,约翰(岳)。

自明朝始,何家卫子有人漂洋过海、远走他域闯世界,这些人返乡,就把洋气带回来。何家卫子17个姓氏家族,7个有海外关系:金家〓朝鲜+韩国,施家〓日本,展家〓马来西亚+香港,章家〓马来西亚+香港,司徒家〓马来西亚+香港,约翰家〓欧美,牛家〓欧美。何家卫子,成了洋气的代称,久而久之,何家卫子(洋气),成了歇后语。一年又一年,何家卫子的名气,盖了斜阳,盖了龙平,盖了更广大的地方。

何家卫子,过年一起送家堂的,一般是一个老老爷的后代,叫“一家子”;一个个“一家子”构成“本家”,一个个“本家”构成一个姓氏家族。

约翰家族的形成,源于一段传奇。荷兰青年传教士约翰,在何家卫子布道,和牛家姑娘,俩人一见钟情,落地生根,有了约翰家族。如今,约翰家族有一位五十四岁的大叔(一九〇九年生),是村里领袖人物之一,按辈分,何老七称他约翰大叔。(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