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阜贵听了杨卫国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听您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杨处长,您忙您的,我就不耽误您时间了。”
杨卫国点点头,推着自行车离开了,心里却依旧惦记着大炼钢铁和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不知道接下来大院里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杨卫国心里明白闫富贵想问的真正意图,他其实是想让解成能借此机会谋得一份工作。
说实话,杨卫国自己也不确定这种方式是否可行,但想来多少应该会有点效果。主要是闫家的成分有些问题,否则上回轧钢厂招工,闫解成肯定是没问题的,正式工或许有些难度,但临时工以他的条件完全够格。
现在闫阜贵来问他,无非就是想从他这儿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然而,这种涉及政策走向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所以杨卫国自然不会轻易给出确切答案。
杨卫国来到轧钢厂后,立刻通知保卫处所有干部开会。
等大家都到齐坐好,杨卫国一脸严肃地开口说道:“各位,你们都是保卫处的干部,有些事必须跟大家讲清楚。现在‘以钢为纲,全民跃进’的口号已经下达,就拿我们院来说,昨天晚上刚接到通知,每家都要捐铁,街道那边已经筑起土高炉准备炼钢了。”
“咱们轧钢厂什么最多?铁最多啊!所以在这段时间,大家一定要格外留意,千万别让某些人有机可乘。虽说炼钢都是为了国家建设,但就怕有些人利欲熏心,为了争个所谓的‘面子’,铤而走险来偷铁,这绝对不行,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随后,叶红军、赵建设、袁军、李虎等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措施。
这时,保卫处后勤主任皱着眉头说道:“处长,我咋感觉这事有点不太对劲呢?”杨卫国微微抽了抽嘴角,心想这时代果然还是有头脑清醒的聪明人。
他坐下来,环顾了一下众人,低声说道:“几位都是自己人,不瞒你们说,我也觉得这事有些冒进。大家回去之后,在家里找个地方挖个地窖,或者多储备些粮食吧。依我看,这接下来两三年,粮食怕是会比较紧张。我听说,农村好多家庭连做饭的锅都捐出去了,这后续的情况很难乐观啊。”
众人听了杨卫国的话,脸色都不禁变得凝重起来。叶红军率先说道:“处长,你说得有道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虽然咱们现在不好对政策说什么,但为自己和家人做些准备还是必要的。”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杨卫国接着说道:“咱们保卫处的职责重大,不仅要保证厂里的生产安全,也要尽量保障大家的生活安稳。在留意厂里情况的同时,大家也多关心关心家里,能提前准备就提前准备。不过,这些话咱们关起门来说就行,别到外面乱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众人齐声应道:“是,处长!”会议结束后,大家带着各自的思考和忧虑,回到岗位上,开始更加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也暗暗为即将到来的可能变化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