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国开门见山,“这次领导视察,结果非常好——对咱们的技术突破很肯定,对在制的项目也给了高度重视。部里这两天就会有资源下来,以后啊,特别是我,可能就不用再出去求爷爷告奶奶找资源了,哈哈哈。”
这话一出,底下的老家伙们都笑了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不少。沈老笑着接了句:“卫国,能者多劳嘛。”
“我倒不是怕累。”
杨卫国摆了摆手,神色认真起来,“主要是怕跑了半天没结果,辜负了大家的心血。现在说说接下来的任务——所有项目,立马上马。”
他掰着手指头数:“摩托车这边,先赶制30台出来;拖拉机那边,小四轮和手扶式各做5台,配套设备也得跟上。卷管机那边,领导很重视,说明市场前景大,所以自动焊接的技术突破,必须提上日程,这是重中之重。”
顿了顿,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还有连轧机,这是咱们厂子的根本,不能松懈。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好多都是行业里的翘楚,以前在各个厂子、科研单位都是领头羊。但现在到了这儿,我希望大家能以这里为家,劲往一处使,争取早点在技术上拿下来重大突破。”
他话锋一转,又补充道:“还有一个事儿——部里可能会立项,后续量产的事儿也得提前琢磨。生产线怎么搭,原料怎么定,这些都得有预案。大家有什么想法,会后可以随时找我聊,咱们集思广益,把活儿干得漂亮点!”
话音刚落,底下就响起一片应和声,眼里都透着股子被认可后的干劲——有了部里的支持,往后的路,总算能走得更踏实些了。
此时沈老开口说道:“卫国,这事大家都明白,就是我还有个问题。”
“您说。”杨卫国示意他继续。
“就是你当初提到的收割机、磨面机、脱壳机,这些东西咱们还要不要弄?”
“弄啊,怎么不弄?”杨卫国当即点头,“我跟您说,这小型拖拉机一出来,我就打这些主意了。现在有了动力源,正好依托它在各个公社搞磨面、脱粒,收割机也得提上日程。动力方面我不是专家,你们看着来就行,但有个前提——得省着点来。”
他话锋一转,语气沉了沉:“这次咱们这摩托车,虽说公安军那边瞧上了,但成本比别家高两成,这是实打实的短板。”
李老和张老对视一眼,“腾”地一下站起来,刚想开口辩解,杨卫国抬手摆了摆:“您二位先坐下,我知道您想说啥——想说性能摆在那儿,成本高有高的道理。但我想说的是,咱们国家现在就这卵样,穷,到处都穷。”
他加重了语气:“刚才说磨面机为啥要依托单缸发动机?因为农村现在好多地方连电都没通,根本带不动电机,那磨面机还咋用?”
这话一出,李老和张老张了张嘴,最终只得叹了口气,慢慢坐了回去。
他们心里清楚,杨卫国说的是实情——有些技术突破,不是说水平高就能马上铺开,还得看国情能不能接得住。
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路子,不是否认技术,只是现状和技术暂时拧不到一块儿去。
“行了,”
杨卫国缓和了语气,“大家还有没有别的问题?有啥困难都可以提出来,我能解决的,立马办;解决不了的,咱们一起想辙,看看哪个部门能搭把手。”
“哈哈哈!”
他笑了两声,“别客气,尽管说!”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骚动起来,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又活泛了——有人问钢材供应能不能稳定点,有人提技术员人手不够,还有人说车间设备老化得换……七嘴八舌的,倒把接下来的难点都摆到了明面上。
杨卫国拿出本子,低头认真记着,时不时应一声“记下了”“这个我去跑”,小会议室里的热度,比刚才领导在时还要高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