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肖建泰盯着杨东,沉声问道。
只是这一份沉声,难掩激动。
“是我看了很多政策和研究论文之后,总结出来的,都是前人的智慧结晶。”
杨东摇头,笑着回答二伯的问题。
肖建泰则是自动忽略杨东的这一番‘客套’
他只知道这个东西是杨东想到的,包括这个经济新区的设想,选址提议,意义内涵,功能性都是杨东想的。
“大哥,我先去一趟政务院。”
肖建泰不敢迟疑和怠慢,立即转身就走,快步离开。
肖建国望着二弟这个急迫的性子,忍不住笑着摇头:“你二伯就是这样的性格,急如火,疾如风一样。”
“不必管他,一会就回来了。”
“但是没准,能给你带来个好消息。”
肖建国有所预感,肖建泰去和政务院的同志汇报的话,那么杨东就会进入政务院的视线之内,继而进入政事局同志们的视线。
这对于杨东来说,是个好事,但也不是好事。
可不能因为有坏处,就藏着掖着,该展现能力的时候,必须展现能力。
都已经是副厅级,说白了副厅到正厅还是很快的,只要做出成绩,两年而已。
而正厅级别,已经可以列为国家后备干部的梯队了。
据他所知,现在中组部已经把十二个四十岁左右的正厅级的干部列为后备干部梯队,这是要重点培养的,培养省部级人才,继而考察有哪些可以走的更高。
每一届的中组部其实都会把一部分年轻干部列为重点关注,重点考察,成为后备干部之后,有一定概率会走入高处。
杨东能不能走进中组部的考察视线,成为后备干部梯队,就看杨东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