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依旧是那套西服,站在张一棉身旁。
他知道,这次去法国,张一棉的态度很重要。
站在他们旁边的,就是戴着眼镜的田湖兵工厂王副厂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6章派人前往欧洲,趁着经济大萧条开始大采购。(第2/2页)
情报处的特工则是乔装成商人,后勤处的会计则是随手带着一个不起眼的公文包,一行人整装待发。
“张先生,米哈伊尔,此行远渡重洋,责任重大。”刘镇庭握住张一棉的手,语气沉稳的叮嘱着:“舰队的考察要细致,舰船的完好度、火炮的性能、修复的成本,都要一一核实。”
“价格上可以灵活,但核心技术不能含糊。”
“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如果这支舰队已经不堪使用,大不了就在国外采购一批舰船。”
“具体的,到时候你们可以给我发电报。”
“好的,少帅,我们一定谨记您的吩咐。”张一棉重重地点点头,称呼也不知不觉改为了少帅。
激动的他,心中早已按捺不住。
不论是舰队长的职位,还是萨老爷子出山的可能,以及那支沉睡在法国的黑海舰队,都让他热血沸腾。
在东北海军时,他只能驾驶老旧巡洋舰。
如今若能执掌一支拥有庞大的舰队,再拿下山东或河北的出海口,中国海军的崛起,或许真能在他和萨老爷子手中实现。
刘镇庭微微颔首后,转头看向王厂长,对他说:“如今,欧洲经济大萧条,是咱们捡漏的好时机。”
“着重考虑德国的克虏伯、捷克的阿维亚,法国的施耐德公司,只要价格合适,技术成熟,都可以纳入考虑。”(除了火炮,还引进哪些装备合适啊?不要提还没出现的东西。)
“记住,我要的是能立刻投产的母机,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
“如果不能得到生产许可,再便宜的东西,也不要考虑。”
“请少帅放心!”王厂长挺直胸膛,神情坚定的回应道:“我一定谨记您的交代,严格筛选,确保物超所值!”
刘镇庭点点头,对他们说:“不要说什么物超所值!只要东西够好,就不要担心花钱的事!”
“不够的话,随时发电报,我再让人给你们汇。”
这一次采购任务至关重要,关系到河南未来的发展战略布局。
为此,他准备了三千万元美金作为启动资金。
这笔钱,将被分别交由情报处与后勤处负责保管,确保万无一失。
1930年正值全球范围内爆发严重的经济大危机期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三千万美元!对于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般存在。
欧洲各国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许多军工企业都在破产边缘挣扎。
这笔钱,足以让他们趋之若鹜。
“还有!”刘镇庭压低声音,对情报处和王厂长交代着:“如果遇到合适的工程师、军工专家,不惜代价邀请他们来洛阳。”
“我们的陆军、海军、空军都处于起步阶段,太需要人才了。”
“尤其是我们的田湖兵工厂,目前只能造枪、造炮,根本做不到自主研发。”
“买不如造啊!只有自主研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是!我们明白了,少帅!”两人重重地点点头,齐声应道。
最后,刘镇庭面带微笑,对他们说道:“好了,各位!多的我就不说了,祝大家一帆风顺!”
当火车缓缓开动时,刘镇庭站在站台上挥手告别,直到火车消失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