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的溃逃,导致湖南失守。
如今,不仅武汉告急,陇海线战场的中央军,也在阎冯联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8章中原大战——常老板陷入困境。(第2/2页)
但山东是津浦线的关键,一旦失守,晋军将直逼徐州,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常老板当即下令,调马鸿逵的西北骑兵师火速驰援济南。
并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抽调部队北上。
可远水难救近火。
6月18日下午,傅佐伊的先头部队已杀至济南城下,与韩福聚的守城部队展开激战。
傅佐伊再次发挥炮火优势,集中数十门105mm重山炮,对着济南城墙猛轰,炸开一个个缺口。
晋军步兵顺着缺口蜂拥而入,与守军展开巷战。
韩福聚在济南城内督战,西北军再次祭出雪片大刀,多次砍退晋军的进攻,将晋军赶出济南城。
可晋军兵力数倍于己,炮火又占绝对优势,守军节节败退。
6月25日,坚守了七天的济南城最终失守,韩福聚带兵退往胶东。
而奉命驰援的马鸿逵,赶到泰安后,看到傅佐伊麾下大军云集,就放弃了援助韩福聚的想法。
直到韩福聚彻底退出济南,马鸿逵马上就放弃了泰安,代表撤回了济宁。
经此一战,傅佐伊彻底确立了“华北名将”的地位,十三万晋军横扫山东,为他日后成为“华北王”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韩福聚虽败,却在禹城、济南之战中死死牵制了晋军主力近半个月,为中央军调整部署争取了时间。
再加上后来在反攻中出力颇多,战后被常老板正式任命为山东省主席,统治山东长达八年之久。
到6月25日,中原大战的局势已然明朗:除了陇海线中央军还能勉强支撑,津浦线、湘鄂线、粤汉线各路均大败亏输。
阎老扣和冯奉先大喜过望,连日设宴庆贺,反蒋联盟的气焰一时无两。
趁着这股势头,阎、冯二人联名发电,邀请果党元老汪精怪北上北平。
他们打算借助汪精怪的名头,与常老板互争正统。
并借助汪精怪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反蒋联盟的声势,为日后取代常老板铺路。
可这反蒋联盟,本就是临时拼凑的松散团体。
阎、冯、李、白、汪等人,或是为了争夺地盘,或是为了争夺权力,不愿被常老板裁军,才暂时走到一起。
在危机四伏时,他们尚能同仇敌忾、抱团取暖。
可一旦占据优势,隐藏在联盟内部的矛盾便暴露无遗。
阎老扣是个官迷,一心想要当更大的官!
冯奉先麾下西北军兵力最多,却不满阎老抠占据着河北、平、津等税收高的地盘。
而且,心中还对阎老抠克扣粮饷的事怀恨在心。
李、白占据湖南,一心想扩大南方地盘,不愿被阎、冯指挥。
汪精卫则打着自己的算盘,想借助阎、冯的兵力,重建自己的政治势力。
济南失守后,阎老扣、冯奉先主张集中兵力进攻徐州,打通津浦线与陇海线的联系。
李、白则要求阎、冯出兵支援武汉,让他们能顺利拿下这座华中重镇。
各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原本大好的战局,竟因为内部的隔阂与纠纷,渐渐陷入了停滞。
远在洛阳的刘镇庭,看着参谋送来的战报,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深知,阎冯联盟的优势只是暂时的,这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联盟,一旦失去共同的敌人威胁,必然会分崩离析。
而他的豫军,只需在洛阳养精蓄锐,待到时机成熟,便能在这中原棋局中,落下最关键的一子。
可远在徐州的常老板,真的头都要炸开了。
一边派人前往东北,一边派人前往洛阳,只希望东北和洛阳赶紧出兵,解决目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