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第130章 张继:写“活”枫桥夜泊的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张继:写“活”枫桥夜泊的人,(1 / 2)

第130章张继:写“活”枫桥夜泊的人,(第1/2页)

提起张继,也许你闭着眼都能背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可你知道吗?写出这千古名句的人,这辈子过得比秋夜的江风还凉。

他生在大唐由盛转衰的当口,考中进士却没官做,赶上安史之乱只能逃,后来好不容易谋了个小官,最后连下葬的钱都凑不齐。

天宝十二年:考中进士的“高光”,转眼就成“尴尬”

张继出生那会儿,大唐还没彻底垮,但空气里已经飘着不对劲的味儿了——唐玄宗后期忙着跟杨贵妃谈恋爱,李林甫、杨国忠轮流掌权,朝堂上乌烟瘴气,地方上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张继不管这些,他是个实打实的“读书卷”,打小就抱着书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考进士,当清官,给老百姓做点实事。

唐代的科举难到啥程度?有句话叫“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五十岁能考中,都算年轻的。张继运气好,也够厉害,天宝十二年(753年),他一把就考中了!那会儿他也就二十多岁,站在放榜的墙跟前,看着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心里得多敞亮?估计连夜就写了信给家里,盼着能早点当官,一展抱负。

可他没料到,唐代的“进士”跟现在的“录取通知书”不一样——考中只是拿到了“入场券”,想真当上官,还得参加“铨选”。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官场面试”,考官不仅看你文章写得好不好,更看你会不会来事、合不合官场的规矩。张继是个直肠子,写文章敢说真话,做人也不愿弯腰讨好,结果可想而知——铨选落榜了。

他后来在《感怀》里写“调与时人背”,这话里全是委屈:不是我没本事,是我不愿跟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

落榜后,张继没脸在长安待着,背着书箱回了老家。一路上,看着田里的农夫弯腰插秧,看着路边逃荒的人啃着树皮,再想想自己空有“进士”名头,却连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像被堵了块石头。

这段“怀才不遇”的日子,没把他磨垮,反倒让他看清了官场的真相,也为后来那些满是“愁绪”的诗,埋下了根。

安史之乱:从“读书人”到“参军”,乱世里的无奈转身

张继在家乡没闲多久,天宝十四载(755年),一声惊雷炸响——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了!这就是后来把大唐搅得天翻地覆的“安史之乱”。

叛军的铁骑跑得比风还快,没多久就拿下了洛阳,接着又冲破了潼关。长安城里的唐玄宗慌了,带着杨贵妃、杨国忠一路往四川逃,路上还发生了“马嵬坡之变”,杨贵妃被赐死。

整个中原地区乱成了一锅粥:城里的房子被烧,田里的庄稼被踩,老百姓要么被杀,要么拖着家当往南方逃。张继也没能幸免,他收拾了几件衣服,跟着逃难的人群,一路往江南跑。

江南虽然没被叛军直接打,但也被乱世搅得人心惶惶。张继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不是滋味:读了十几年书,本来想当文官治理天下,可现在天下都乱了,手里的笔还顶用吗?

他在诗里写“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字里行间全是心疼——战马比归田的马还累,一千户人家现在只剩一百户,这日子怎么过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