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杏点头应是,离开马车。
马车里又剩沈清棠一个人。
她闭上眼,把所有的计划在心里过了一遍。
确保没有遗漏,才缓缓吐出一口气,睁开眼。
那日从禹城别馆离开后,沈清棠本应该按照计划把沈清丹带到禹城隔壁的城池。
撇开私怨不说,沈清丹作为大乾和亲公主在北蛮的经历,足够让任何一个大乾人愤怒。
不管是大乾的百姓还是大乾的士兵,他们不清楚和亲里面的弯弯绕绕只知道沈清丹是为大乾和北蛮和平才去和亲。
在北蛮受此屈辱,是北蛮对大乾的挑衅和羞辱。
季宴时本意是想让沈清棠把沈清丹带到军营,让大乾的将士看见沈清丹如今的惨样好过任何鼓舞人心的话。
沈清棠承诺沈清丹送她回京时,突然灵光一闪,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云州的军营大部分是秦家军驻守。
他们本就忠君爱国,有没有沈清丹的凄惨经历都不影响他们奋力杀敌,为大乾尽忠。
北蛮和大乾相邻的边境线很长,有些是两国的城池挨着,有些国境线是河,有些国境线是山。
一部分相邻国界线在云州,还有一部分边境线在云州之外。
沈清棠当时想,如果把沈清丹的凄惨经历,北蛮的反复无常,各种小人行径都传到云州之外的地方呢?
若是她一路护送沈清丹往京城方向走,沿途散播沈清丹的凄惨经历会怎样?
会不会引起百姓的愤怒?
会不会让百姓们起了为和亲公主打抱不平的想法?
若是沿途所有的百姓都对北蛮产生了敌意,不再认同和谈,大乾的皇帝、朝臣是否敢顶着民意拨弄自己的小算盘?
沈清棠两世为人都是普通百姓,没有当过官,不懂政事。
就算身边有朋友考公,也只是基层办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