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家里东西就多了。
不算胡辛铭还没带回来的,就现在屋里边有的这个年根本就吃不完。
薛红珍问:“你们跟隔壁处的怎么样?”她来了两天,感觉隔壁的大姐看起来还挺客气的。
也跟人家打过招呼。
但是瞅着两个年轻人跟人家好像没什么来往。
“一般吧!主要我们也不经常在家里,我正常一个星期就回来一回,有时候他不在家,我一连几个星期都不回来,所以来往的也比较少。”
薛红珍点了点头:“这样啊!我就说你们这边感觉跟我们那边完全不一样。我们那边也是住家属院,院子里的人都你来我往亲热的很。
总觉得你们这边感觉淡淡的。”
“可能因为我不太擅长跟人交际?”倒也不是那么说,也有可能是年龄差在那里。
主要还是因为忙。
隔壁老谢他们两口子还是挺仁义的。
但那个媳妇儿邓青宁不怎么喜欢。
眼睛总是往别人屋里瞅,特别尖酸。
再加上因为房子的事情,背后地老蛐蛐,所以她自然就更加的不愿意跟对方有什么来往。
“就你说的可能还是你们太忙。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有个差不多,该好好相处,还是要好好相处的。”孩子太年轻,不会来事,他们这么大岁数还是要有点数的。
胡正中在边上问邓青宁:“我看你们早上又买了猪下水又买了心肺,那个东西怎么弄?”
“这个东西好弄,我来弄,咱们今天晚上就能喝猪肺汤。”至于猪下水跟猪头,那肯定是要卤的。
薛红珍在家闲着呢,哪能让她动手:“要怎么弄?你说我来,然后我也学学经验。”
这个经验可不好学,天寒地冻的,尤其是那个肺是特别不好灌。
想吃那一口还真不容易。
邓青宁跟薛红珍两个人手都冻成胡萝卜了才给收拾干净。
猪下水也洗的差不多了,放了一点醋和酒,就放了一点姜和橘子皮,暂时的泡在水里。
今天是来不及了,虽然洗了好半天,依旧还有一股那种味道,要好好泡一泡去一下味道然后才能收拾。
心肺炖在锅里,胡正中把肉也整理出来了。
一半剁成了肉馅,还有一半煮熟了放在那里备用。
“这条鱼要怎么弄?”当然这种其实清蒸是最好的。
河鱼鲜活的不腥,清蒸好了有一股子鲜香味儿。
“还是活的吧?”薛红珍看了一眼:“还是活的,就先养着那,等到年30了再杀,反正这两天也不着急吃。”买鱼就是留着过年吃的,年年有余啊!
转过身问邓青宁:“青宁30应该能在家里吃饭的吧?”
“啊?好像还真的不能,三十和初一好像都不行,不过我到时候看时间,尽量。”
“啊,没事儿没事儿,你忙你的。我们现在跟过年有什么区别?好吃好喝的,都在一个桌子上吃着饭,也算是提前团圆。
我在那边听了一句话,人家说天天吃肉当过年,现在不就是这样嘛!”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谁规定了大年三十必须得在一起吃饭呀?
她就不该多嘴这么一问。
邓青宁笑了笑,然后拿了一张海带出来用热水泡了,又来了一条海鱼,和一包海蛎子肉。
三十初一她是没办法在家里的。
过了初二胡辛铭他爸妈就要走了。
下一次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还是有点内疚的。
那就趁着这两天在家好好的给他们弄点吃的喝的。
说实话,乍一看邓青宁,胡正中两口子实在是不觉得她那种可以围着厨房转的。
一见面的时候,薛红珍就拉着她进屋,感觉她手里是有茧子,不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手,但也绝对不是一双洗衣做饭的手。
毕竟在学校里进修要参加劳动,那是逼不得已。
在家里却不一样。
而且邓青宁回来之前,胡辛铭做了两顿饭,做的有模有样的,甚至还刻意的摆了盘。
要知道男同志能做饭的可不多。
能把饭做好了,可谓是凤毛麟角。
一般这种情况,尤其是已婚的男同志,那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女同志不进厨房,才会有这样的手艺。
倒是没想到,这姑娘有一手好茶饭。
中午饭是胡正中做的,邓青宁洗那些东西不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