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杀青戏(23)(2 / 2)

与此同时,苏辙告诉姜唐佐,苏轼的贬令也被解除了,但是,苏轼在北返的途中已经去世了。

姜唐佐听闻此言,如五雷轰顶。

同时,他对苏辙表示不再参加任何考试,要回到家乡开办学堂,把老师苏轼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种继续播撒下去。

苏辙搁下茶盖:唐佐,今日眉宇间有山岳之气,可是决断了前程?

姜唐佐从袖中取出泛黄书卷:子由先生,这是东坡先生亲批的《易传》残稿。昨夜批注到此页,墨迹竟透纸三寸…

同时指尖轻抚券页:“学生忽然明白真正的科场不在汴梁,在海南之滨!”

苏辙凝视砚台中干涸的墨痕:“兄长生前常说,儋州瘴疠之地,却是文脉活水。”

姜唐佐突然跪地三叩:“请先生准我毁弃举子籍!我要让黎家孩童也识得“明月几时有”,让蕉叶作纸、椰汁为墨。东坡先生播下的火种,不能熄在路上。”

苏辙扶起时触到他掌中厚茧,叹气:“你这双手,本该持笏板的!”

姜唐佐展开满是黎族童谣的蕉叶:

“请看!学生已用土音注出《赤壁赋》的节律。汉家文章配上黎歌调子,连山雀都驻足啼和!”

苏辙泪溅在蕉叶墨字上:善!

姜唐佐抱拳:他日若见童谣与汉诗同刻碑上,便是学生答给东坡先生的策论。

——暮色中黎族猎户路过,姜唐佐行走在海边,吟唱起了“大江东去”,海风卷起书声,惊起一群白鹭掠向中原方向…

画外音:从此以后,经宋元明清几代,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琼台纪事录》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咔!”

“要不要再加一段?”

“加一段什么?”

“苏轼北返时,路过岭南,当初构陷打击他的宰相章惇因为反对徽宗即位,被贬谪岭南。

章惇的儿子章援,怕苏轼报复他的父亲,便写信请苏轼手下留情。

苏轼马上回信安慰他们,并把自己在岭南生活的心得和经验告诉章援,还嘱咐他岭南缺医少药,要给父亲多带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章援见信后,深为苏轼的宽宏大度和古道热肠所感动。”

编剧祝勇老师点头:“OK!”

祝勇是纪录片《苏东坡》的编纂…

整部《载酒堂》的对话基本都是他编撰!

“章援贤侄见字如晤。闻尊翁将谪岭南,此非祸,实天赠山水奇缘也。吾尝于罗浮山下嚼槟榔胜龙肉,啖荔枝若仙丹…然须记取:藿香正气丸须备三篓,槟榔可解瘴疠却伤齿当佐以粗盐擦牙。另附黎族药方九则若遇疔疮发热,取芭蕉根汁…”

数月后,汴京章府书房。章援指尖发白地攥着信纸,对老仆哽咽:“父亲当年险些置苏公于死地,而今这纸岭南生存录竟比太医局方典更详尽。”

忽然警见信尾小字‘此方得自儋耳黎母山百岁妪,慎勿传御药局’…

“快!将紫雪丹全部换成苏公说的忍冬藤!父亲畏湿还得添些艾绒缝入枕中。”

——章惇其实是个不错的政治家。

哲宗驾崩,龙椅空悬。朝堂之上,人人屏息。当向太后提议立端王赵佶为帝时,宰相章惇猛然站起,声音如铁锤砸向地面:“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端王…就是宋徽宗!

章惇死后25年,他竭力反对的宋徽宗统治下的北宋王朝遭遇了“靖康之耻”——金军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所以,至少是《载酒堂》,章惇并不是反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