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春雷惊蛰(第1/2页)
二月初一,武昌。
天色还未大亮,长江上弥漫着薄薄的雾气,可武昌城内外早已是人声鼎沸。从各地赶来的百姓、士兵、士绅、商贾,把个武昌城挤得水泄不通。今天,是个大日子。
原湖广总督衙门前的广场,如今被平整拓宽,搭起了高大的典礼台。台上,鲜艳的“华夏”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台下,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有拄着拐杖、被儿孙搀扶来的白发老翁,有挎着篮子、里面装着准备抛洒的干果花瓣的妇人,更多的是穿着新发的靛蓝色军服、排列着整齐方阵的士兵,他们手中的新式步枪上了刺刀,在熹微的晨光中闪烁着寒光,如同一片钢铁的森林。
辰时正,鼓乐齐鸣。
向拯民、王夫之、顾炎武等政务决策局成员,以及各军区司令、各部官员,缓步登上了典礼台。向拯民依旧是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只在胸前别了一枚新制的“华夏”徽章。他走到台前,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片黑压压、望不到边的人群,扫过那些激动、期盼、热切的面孔。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旗帜飘扬的噗噗声和远处长江的涛声。
向拯民深吸一口气,那声音透过简易的扩音装置,清晰地传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同胞们!将士们!今天,公元一六六二年,二月初一!”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开天辟地的决然。
“我宣布——华夏共和国,正式成立了!”
“轰——!”
广场上积蓄已久的情感,如同火山般轰然爆发!欢呼声、呐喊声、哭泣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冲云霄!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朝着典礼台的方向磕头,被身边的人拉起来后,依旧激动得浑身颤抖。士兵们举起手中的步枪,奋力挥舞,刺刀的光芒汇成一片流动的银河。
“华夏万岁!”
“共和国万岁!”
“向总统万岁!”
各种各样的口号混杂在一起,表达着同一种狂喜和解脱。数百年的压抑,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待欢呼声稍稍平息,向拯民继续宣布经过议定的各项任命:总统向拯民,议会议长王夫之,政务院总理顾炎武,国防部长李定国,公安部长巴勇……每一个名字念出,都引来一阵热烈的欢呼。
接着,顾炎武走到了台前。这位以刚直和务实著称的新任总理,没有过多的渲染,直接切入了一个最关乎亿万黎民生计的问题。
“诸位同胞!”顾炎武的声音带着金石之音,“新朝既立,当有新政!华夏之根基在于农桑,农桑之根本在于土地!然千百年来,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乃天下动荡之源!”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台下许多农民模样的代表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眼神灼灼。
“经华夏共和国政务决策局决议,自即日起,《土地改革令》正式颁行天下!”顾炎武高高举起一份盖着鲜红大印的文书,“法令规定:所有前朝皇室、宗室、八旗贵族所占土地,一律没收,重新分配!所有地方豪强凭借权势巧取豪夺之土地,经查证属实,亦在没收之列!土地,将按照‘耕者有其田’之原则,优先分给无地、少地的佃户、贫农!地主富户超出额定标准之土地,亦由官府作价赎买,分给农民!”
“好——!”台下,来自各地的农民代表再也抑制不住,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许多人泪流满面,他们祖祖辈辈梦想着能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如今,这梦想竟然成真了!
“分田地了!真的分田地了!”一个来自河南的老农,脸上深刻的皱纹里都溢满了狂喜,他抓着身边一个年轻人的胳膊,用力摇晃着,“栓子,听见没?咱们要有自己的地了!再也不用给地主老爷当牛做马了!”
开国大典的消息和《土地改革令》的内容,像一阵迅猛的春风,以武昌为中心,向着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席卷而去。
在湖南的某个山村,当穿着新式制服、臂缠“土改工作队”袖标的年轻官员,站在村头打谷场的石碾上,大声宣读《土地改革令》时,下面的村民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哭号和欢呼。人们涌上前,围着工作队的成员,粗糙的手掌一遍遍抚摸着那盖着官印的文书,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