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听完,气得浑身发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无耻!卑鄙!他们怎么能这样?!赵政委是那么好的人!”
“这就是斗争。”
林军反而显得更加冷静,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李县长以为掐断了赵政委的支持,我们就无计可施了。他错了。”
“那我们怎么办?赵政委不能明着帮我们了,省里的调查又被按下……”
胡玉感到一阵绝望。
“他不让我们查,我们就不查了吗?”
林军看着胡玉,一字一句地说道,“他越是这样不择手段,越是证明他害怕!证明我们打到了他的痛处!广元镇的渠一定要挖通!粮食,我来想办法!至于他的罪证……”
林军压低了声音:“胡记者,你信不信我?”
“我当然信你!”胡玉毫不犹豫。
“好。”
林军目光灼灼,“李县长以为控制住了上面,我们就没办法了。但他忘了,决定一切的,最终是事实和人心!你之前写的那些报道,特别是关于广元镇百姓如何艰苦挖渠、如何被断粮的报道,是不是已经发出去了?”
“发出去了!省报和几家地方报纸都登了,反响很大!”
胡玉点头。
“那就好!”
林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们现在,不去省里告状了。我们就用最笨的办法,把广元镇的真实情况,把李县长做的那些事,原原本本,告诉每一个能听到的人!报纸、广播,如果能上电视更好!不是内参,是公开报道!让全省、甚至全国的老百姓都来看看,他们的父母官是怎么当的!”
他这是要绕开官方的调查程序,直接诉诸民意,用舆论的海啸来倒逼真相!
“同时,”
林军继续道,“你联系你在省报社最信任的同事,把李县长要挟赵政委的事情,匿名捅出去!不要点明具体细节,只暗示李县长为脱罪不择手段,构陷威胁办案人员及其家属!把水搅浑!他李县长会玩阴的,我们也会!”
胡玉听得心潮澎湃!
林军这是要绝地反击,用另一种方式,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暴!
“好!我这就去办!”
胡玉瞬间充满了斗志。
李县长以为掐断了他们的上层支持就能高枕无忧,但他绝不会想到,被他逼入绝境的林军和胡玉,将会选择一条更加艰难、却也更加直接和汹涌的道路——人民的审判!
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赵政委的被迫沉默,如同一声沉重的号角,宣告了最终决战的到来。这不再是体制内的博弈,而是一场公理与强权、民心与私欲的正面碰撞。
林军和胡玉迅速调整了策略。
胡玉彻夜未眠,将她所经历、所见证的一切——广元镇的旱灾惨状、村民们的绝望与坚韧、林军如何千方百计筹集粮食、李县长如何层层设卡断粮毁药、甚至最后那场惊心动魄的抓捕与反抓捕、以及李县长如何用卑劣手段要挟赵政委——全部倾注于笔端。
她没有使用任何内参的谨慎措辞,而是以最直白、最充满感情甚至带着悲愤的笔触,写下了一篇题为《旱魃背后的黑手:一个镇子的生死挣扎与一位县长的冷酷算计》的长篇通讯稿。
文章事实清晰,证据链环环相扣,隐去了赵政委的具体把柄,但点明了威胁的存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基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僚腐败的强烈控诉。
她不再仅仅通过省报社的渠道,而是将这篇稿件同时发往了她能联系到的多家省级乃至全国性有影响力的报纸,甚至尝试联系了新成立的电视台新闻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