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守正随后看向李青山,他心头的怒火终究被同病相怜的酸楚压下去,语气不由得缓了一点:“行了,现在也不早了,你晚上不是没找到住的房嘛,要是不嫌我那鱼船又脏又乱,就先将就过来挤一挤吧,总比睡大街强。”
肖明慢慢平静下来,李青山虽然嘴上不饶人,但这份实打实的收留,对肖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萍水相逢,李青山和袁守正不仅仗义援手,还愿意收留他,这份情,重得让他感觉鼻子发酸。他向来最怕麻烦别人,可眼下,他确实需要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袁守正看出了肖明的犹豫是怕麻烦他们,赶紧解释道:“没事,出门在外遇到点事,谁不是互相帮忙,我现在也住在青山家,半年了吧,我都赖着不走,等有钱了,到时候双倍还他住宿费就行。”
“双倍不行,要三倍!”李青山借着打趣的机会,和袁守正一同半拖半拽地拉着肖明走了。
而码头巷口,陈薇握着红药水和纱布匆匆跑回来时,巷子里早已空无一人。她先是愣了一瞬,紧接着气恼不已:“怎么走了?伤都还没处理呢!”她本打算好好道歉弥补,结果人却消失不见了,这让她有种好心被辜负的委屈。不经意间,她瞧见地上有一本书,才想起这可能是刚刚骑车时撞到对方的包袱时遗落的书。
她弯腰拾起,翻开扉页,“肖明”二个字力透纸背,落款处题着一行小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她的指尖轻轻滑过诗句,笔锋间似乎看到了肖明登顶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1988年的清江县,大部分人没读多少书,他虽然衣着寒酸,却有着少见的文字功底,此刻陈薇心头一颤,少女怀春的情愫让她对肖明的印象又加深了一层。
“肖明!”她把书捧在胸口,轻声呢喃,抬头间发现日头西斜,才想起来了送文件的事情,低头看了下手表,都4点半了,拍着脑袋喊道,“坏了!”于是立刻再次蹬上了自行车。
5分钟后,陈薇终于到了厂区大门,门卫王伯看到她,激动地朝着她挥手喊道:“太好了,薇薇,你终于来了,食堂林嫂到处找你,听说你骑了没有刹车的自行车,没事吧?”
门卫口中的食堂林嫂就是林婶,陈薇从小就是在厂区大院爱的包围下长大的,自然也是见怪不怪地说道:“王伯,我没事,就是路上耽搁了。我现在急着给我爸送材料,待会儿聊,你跟林婶说声,我没事。”
陈薇都没停车,直接骑了进去,王伯则在后面,追着喊:“没事就好,慢点骑,小心别摔着!”
此时的制药厂会议室里,烟雾弥漫,十几个人坐在里面却没有任何人说话,大家都满脸严肃,偶尔发出的声音要么是咳嗽声,要么就是杯盖碰撞杯沿声。此刻的厂长陈树荣捏着半截熄灭的香烟,目光沉重地扫过桌上摊开的报表,上面清晰地写着触目惊心的数字:第二季度亏损额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