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我姓刘,风流的刘(求追读!)(第1/2页)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燕影厂,但钟山依旧对这里的占地规模感到赞叹。
作为这座与新中国同龄的电影制片厂,坐拥五点五万平米建面的巨大空间,能够年产24部电影的燕影厂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电影巨无霸。
在这座电影工厂里前进,自行车是必须的。
此刻,钟山缓缓蹬着车子,跟旁边的王好未保持并排。
俩人的方向是不远处的摄影棚。
现在《夕照街》项目正式成立了,资金也拨下来了,本来今天钟山是过来研究修改剧本的,不过王好未抓住他就往外跑。
话里话外,非要带钟山去看看实际拍摄的场地。
“这一个多月,我们为了找合适的四合院拍外景,快把四九城跑遍了!”
王好未拍拍车闸,“跑得我刹车皮都换了!”
“那您带我看的是什么场地?”
“内景啊!”
王好未解释道,“你没拍过电影,可能不知道,这个电影啊,灯光特别重要,普通的居民房里根本没法架灯光,所以内景只能另搭……”
钟山心想这我可太知道了。
他不光知道棚拍,还知道很多棚里没空调,夏天赶工真的能热到为梦想窒息。
说话的功夫,自行车骑到了一幢高大的建筑外。
这个年代的摄影棚高度普遍不如后世那么壮观,不过相比普通建筑依旧要挺拔得多,砖石砌就的建筑显得格外有时代感。
王好未领着他在门口招呼一声,就径直往最里面走,转过一个弯,几件现代风格的室内建筑就展露在钟山眼前。
“怎么样?厂里这次投入可不小!”
王好未看着眼前的布景,颇为自豪。
钟山仔细端详一阵,发现这年头虽然制作工具比较粗陋,但是毕竟是国营大厂,美工师傅的手艺确实在线,审美也挺不错。
俩人走进一处室内,坐在道具桌椅上,王好未给钟山介绍起了筹备工作的进度。
“自从年前经费批下来之后,这段时间,拍电影的前期工作一直在做,这次找你来啊,主要是调整一些剧本细节,然后就是挑选演员。”
王好未注视着他,“这方面,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钟山乐了,他摇摇头,“电影演员我没见过几个,没想法。”
王好未闻言将信将疑,“我可是听说你在人艺排了一出大戏,演员都是你挑的,说实话,编剧挑演员我是头一回听说,不过他们说你是什么‘一眼准’?”
钟山没想到这年头信息传播居然这么迅速。
他赶忙举手投降,“嗨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人艺这点儿事儿怎么传这么快?”
“这还快?”
王好未哂道,“甭说全市,你们人艺在全国文艺院团单位里都是拔尖儿的,有什么风吹草动,大伙儿都警醒着呢!”
钟山并不想掺和太多,一口咬定,“反正您厂里自己看着办,选角我就不参与了。”
在他的计划里,最好是做完编剧工作,抓紧拿钱跑路。
“那行吧!”
王好未放下这件事,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你上次跟我提的《茶馆》拍电影,到底是你们人艺的主意,还是你自己的主意?”
钟山立刻支棱起来,“院里当然是一百个愿意,就是不知道咱们燕影厂愿不愿意投入。”
王好未坦言,“厂里还是犹豫,主要是觉得这话剧五几年就演,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忒旧点儿。”
“这怎么能叫旧呢!这是经典!”
钟山一本正经地纠正完,继续循循善诱,“您可能不知道,我们院这《茶馆》啊,马上要走出国门,出国演出了!”
“啊?真的?”
王好未闻言顿时精神起来。
这年头,出国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而整个剧组出国演出,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对于搞了一辈子文化产业的王好未来说,《茶馆》出国巡演这事儿,约等于自己认识的老朋友,原本大家都是一起读书耕田,忽然有一天对方跑过来告诉你,老王,我要飞升上界了这么离谱。
一部话剧,一部即将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话剧,值不值得燕影厂投资?
那还用问吗?
自己要是把这事儿推到门外边,厂长能把自己推到厂外边!
想及此处,她有些着急,“甭看了,你跟我去找厂长去。”
于是乎,俩人又急匆匆地从影棚里出来,直奔电影厂办公楼。
到了楼上一瞧,厂长不在。
王好未左右一打听,听说是去审片了,干脆把钟山按在厂长办公室里,自己跑去薅人。
钟山顿时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人坐在厂长办公室里的沙发里,穷极无聊的他干脆盘算起自己的小金库。
之前《黄河大侠》的六千块,《法源寺》、《夕照街》两部话剧陆续赚了一千一百块,再加上最近刚存进去的稿费一千元,这就是八千多块了,如果再加上电影编剧的两千块,那就是足足一万元的收入。
乖乖,穿越一年多,自己竟然混成万元户了。
只可惜,手握巨款的钟山,此时竟然找不到多少可以消费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1章我姓刘,风流的刘(求追读!)(第2/2页)
买房这事儿,他倒是考虑过。
毕竟前世看了这么多穿越屯四合院的,说不心动那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