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婆媳 “育儿理念” 再交锋(2 / 2)

婆婆看着小糯米难受的样子,脸色瞬间变了,也慌了神:“怎么会这样……以前张远吃了也没事啊……”

张远听到哭声,从卧室跑出来,看到地上的呕吐物和哭闹的小糯米,赶紧说:“别愣着了,我马上开车,带宝宝去医院。”

一路上,林薇抱着小糯米,不停地哄着,心里又心疼又生气。婆婆坐在后座,低着头,一言不发,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显然也很自责。张远一边开车,一边时不时从后视镜看看她们,想安慰几句,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到了医院,李医生正好在坐诊。检查后,李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就是宝宝肠胃不适应米汤,有点消化不良。六个月宝宝的消化系统还很娇嫩,米汤虽然温和,但营养单一,而且含有一些大分子物质,宝宝不容易消化,才会出现呕吐、干呕的症状。停喂米汤,换成高铁米粉,再喂点益生菌,很快就会好。”

林薇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婆婆也松了口气,拉着李医生的手,不好意思地说:“医生,真是谢谢您了。都怪我,老糊涂了,非要按老规矩来,让宝宝受罪了。”

“阿姨,别自责,”李医生笑着说,“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现在的育儿知识更新很快,咱们得多听听科学的建议。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或者看看科普视频,都很方便。”

从医院回来,婆婆主动把厨房里的米汤都倒了,还把小砂锅收了起来,对林薇说:“薇薇,以后宝宝的辅食,就按你说的来,妈都听你的。你要是忙,妈就跟着你学,你教我怎么冲米粉,怎么搭配辅食。”

林薇看着婆婆诚恳的样子,心里的气早就消了,笑着说:“妈,您别这么说,咱们都是为了小糯米好。以后咱们一起学习,有不懂的就查资料,或者问李医生,肯定能把小糯米养得健健康康的。”

当天下午,林薇就把之前用AI做的营养对比图和李医生的科普视频给婆婆看。婆婆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着对比图,又认真地把视频看了两遍,感叹道:“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以前真是委屈张远了,要是那时候有这么好的米粉,他也不会总感冒了。”

“那时候条件不好,您能把张远养得这么好,已经很不容易了。”林薇笑着说,“现在条件好了,咱们就能给小糯米更好的照顾。对了,妈,我还关注了几个辅食添加的公众号,里面有很多适合宝宝的辅食食谱,咱们可以一起学着做。”

接下来的日子,婆婆成了“辅食学习达人”。每天早上,她都会提前把小糯米的辅食餐具消毒好,等林薇冲好高铁米粉后,小心翼翼地喂给小糯米;下午,她会跟着手机里的食谱,学习做蔬菜泥、果泥,还会用AI工具查询“宝宝辅食相克表”,确保食材搭配安全。

有一次,林薇在拍“宝宝辅食添加误区”的短视频,婆婆主动提出要出镜。视频里,婆婆拿着之前的小砂锅,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米汤是最好的辅食,结果让小糯米受罪了。现在我才知道,科学育儿有多重要。各位宝妈,千万别像我一样,固执己见,多听医生的话,多学新知识,宝宝才能健健康康的。”

视频发布后,播放量很快突破了八万,评论区里满是好评:“奶奶好可爱,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太难得了”“婆媳一起学习育儿知识,这样的氛围真好,羡慕了”“谢谢薇薇和奶奶的分享,我家宝宝也快添加辅食了,正好学习一下”。

看着粉丝的留言,林薇和婆婆都很开心。婆婆笑着说:“真没想到,我这个老太婆也能上视频,还能帮到这么多人。以后你拍视频,要是需要讲传统育儿的误区,妈还来帮你。”

“好啊!”林薇抱住婆婆的胳膊,“有您出镜,咱们的视频肯定更受欢迎。”

晚上,张远下班回家,看到林薇和婆婆正围着小糯米,一起研究明天的辅食食谱,小糯米坐在婴儿车里,手里拿着小勺子,咿咿呀呀地笑着,家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张远走过去,笑着说:“看来我们家的‘育儿矛盾’,已经变成‘育儿合作’了。”

“那当然,”婆婆笑着说,“以后我和薇薇就是‘育儿搭档’,一起把小糯米养得白白胖胖的。”

林薇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知道,婆媳之间的育儿理念冲突,从来都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爱与理解”的问题。只要双方都能放下固执,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学习的心态,就能在为孩子好的共同目标下,达成共识,成为最好的“育儿搭档”。

睡前,林薇打开备忘录,写下一段话:“曾经以为,婆媳之间的育儿矛盾会是无解的难题,现在才明白,所谓‘难题’,不过是缺乏沟通和理解。婆婆的传统经验里,藏着对孩子的爱;我的科学育儿中,也饱含着对孩子的关心。当爱与科学相遇,当理解与包容相伴,所有的矛盾都会化为温暖的守护。未来,我要和婆婆一起,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慢慢走,细细学,用最温暖的方式,陪伴小糯米长大。”

放下手机,林薇看着身边熟睡的小糯米,又转头看向客厅里还在收拾辅食餐具的婆婆和张远,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她知道,在育儿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而她自己,也在一次次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为更成熟、更从容的妈妈,更懂得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如何用爱和智慧,守护这个温暖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