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羡文班(2 / 2)

这个景言周记单单在某音平台就已经超过了六百万粉丝。

他的短视频系列每条都属于现象级,剧本结构和人物塑造都被人津津乐道。

“那你咋来学文学了呢?不去北影学当导演?”

“镜头再美,缺乏文学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厚度,也是白搭。”周景言简意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0章羡文班(第2/2页)

四人说话之间,已经走进了今晚开班会的教室。

讲台上正站着一位气质儒雅,五十岁左右的教授。

台下则是一张张年轻又充满傲气的面庞。

等再过了十分钟左右,人员到齐,班会正式开始。

“诸位。”教授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

“我的名字叫做江临风,是你们未来四年的班主任,兼首席导师。”

“在座的,有竞赛保送的天之骄子,有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降分英杰,还有……跨界鬼才。”

底下适时地响起了一阵轻松的低笑声。

“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咱们这个班,为什么叫羡文班。”

江临风教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苍劲有力的“孙羡文”三个字。

“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

“孙羡文先生,我国现代文学史与教育史上真正的泰山北斗。”

“他是燕大历史上最传奇的文学院长之一,毕生倡导‘知行合一,古今并用’。”

“他坚信,一流的作家必须是思想家,一流的创作者必须同时是严谨的学者。”

“他的一生,都在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中文世界开疆拓土?”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沉:“而这个班,就是他的答案。”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甚至不是培养学者。”

他的声音陡然提升:“我们是在培养文学的战略家。”

“未来,你们中有人会用小说定义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有人会用理论重塑文学体系,甚至有人会让华国故事席卷全球。”

“这,就是羡文班存在的意义。”

台下,所有学生的眼神都亮了起来,就连最漫不经心的也坐直了身体。

“我们的班训,只有六个字,是孙老先生的手书:‘融古今,贯中西’。”

江教授环视众人:“在这里,没有文学的鄙视链,我们的班风,就是极致的个性,与极致的相互成就。”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教室中后排一个身影。

“举个例子,顾远。”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

顾远微微一怔,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你的《追风筝的人》,成功地将中国视角融入了世界性议题,这是‘贯中西’的初步尝试。”

“但你告诉我,你在伊国难民营里,除了故事,有没有思考过更深层的问题。”

“比如,你作为一个外来者,如何跨越书写他人苦难的叙事伦理边界?”

顾远沉吟了一下,认真回答:“思考过,我认为是真诚与谦卑,所以我聘用了文化顾问,并将部分收益回馈。”

“很好!”江教授眼中闪过赞许,“但这还不够系统。”

“在羡文班,会有专门的《文学伦理与叙事责任》课程,帮你确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这番话,向全班初步展示了羡文班的培养方式。

“好了,理论说完,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彼此。”

江教授笑道:“从第一排开始,简单自我介绍,说说你是谁,以及你最想在这个班里学到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