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事情吗?”李世民目光寒芒闪烁。
话音刚落。
李峰微微抬头,看到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神色,心中一颤,继续说道:“中书令,还有长孙尚书被刺杀前,那些刺客先是去了陆德明、孔颖达府中,陆德明受伤过重,已经不治而亡......孔颖达——他今后恐不能人道了,而且胸口还被刺了几剑,能否活过今晚,尚未可知。”
李世民有些失神。
“这件事......传朕的旨意,由大理寺会同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而由金吾卫和京兆府不良人协办。”李世民说。
李峰点了点头,“诺。”
“汉王突然暴毙,可查出来什么没有?”李世民忽地问道。
之前,对于汉王之死,他就怀疑有蹊跷,所以暗中派李峰查清此事。
李峰思索片刻,才道:“根据臣对汉王府上下进行讯问,臣......猜测汉王之死,或与杨妃娘娘有关......若是再给臣一点时间,臣或可查出一些线索。”
李世民听后,直接沉默不言。
对于李峰此人,他非常信任。
李峰从很久前就跟着他,对他一直忠诚。
所以,李世民并未怀疑李峰的猜测。
也即是说,朕的恪儿之死,果真与那个毒妇有关!
岂有此理!
李世民眼中怒火升起。
“此事,到此为止。”李世民压着心中的愤怒冷声道。
李峰一怔,忙道:“诺。”
目送李峰退去,李世民召来王仁。
“杨妃之恶,该死!”
“王仁,给东宫送一道圣旨!”
......
东宫。
显德殿。
李承乾虽然一直在练字,但心思却不在上面。
他在等关于杨妃的消息。
直到王仁拿着圣旨来时,李承乾面露错愕。
他老老实实地跪着接旨:
大唐皇帝敕令
制曰:
朕承天命,统御万方,赏罚必行,以正纲纪。今有杨氏者,位列妃嫔,不思报效,反怀悖逆。经查实,其罪有三:
其一,阴结党羽,私蓄甲兵,谋刺亲王大臣。卫王泰、中书令玄龄、吏部尚书无忌等,皆遭其毒手,血染朝服。
其二,伪号“清溪散人”,暗行吕后之事,欲以隋代唐,颠覆社稷。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其三,秽乱宫闱,私通外男,败坏伦常。玄武门所擒狂徒,供认不讳,细节吻合。
着令:
太子承乾,代朕持鸩酒赴掖庭,赐杨氏自尽。着百骑司监督执行,不得有误。
钦此
贞观元年六月五日。
李承乾接过圣旨后,心中大喜,王仁忽地开口道:“太子殿下,陛下让奴婢给您带句话。”
“王公公请说。”李承乾态度和善,面露温和的微笑。
王仁不敢端着,目露恭敬,说:“‘高明当知,此非父子之事,乃君臣大义。朕不欲闻其声,不见其形。‘”
王仁说完后,就回甘露殿复命去了。
而李承乾则是细细揣摩着李世民让王仁带给他的话。
下一瞬。
李承乾脑海中浮现出各种酷刑,嘴角上扬。
杨妃,你之前威胁过孤,孤必然不会让你体面的死去。
死前,享受一下孤为你准备的酷刑吧!
不欲闻其声,不见其形,李承乾揣摩出来了几层意思。
其一,李世民强调此事已非夫妻情分,纯属国法处置,要求彻底斩断与杨妃的一切感官联系。
其二,避免直面处死宠妃的心理冲击,维持帝王“不得已而为之“的形象。
其三,测试太子执行残酷任务的决断力,暗示需要“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但是,李承乾也有自己的想法。
杨妃,他是不可能让她有任何面圣申诉机会的,还有,赐死过程需隔绝内外,尸体立即处理不示众,杜绝任何可能引发同情的细节外泄。
对于处死杨妃,李承乾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并不想再多等一分一秒。
杨妃,我李承乾请你赴死!
即便你要死,孤也不会让你安然死去。
死前,送你一套吕雉人彘戚夫人的套餐,然后再将尸体剁碎喂狗,想必会很不错。
想到这里,李承乾嘴角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