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天气晴朗,阵风。
今日,并没有什么奏疏要处理。
李承乾在甘露殿只是待了一会儿,就带着无禄来到皇城角楼上眺望着远方。
这一次,他没有带上千牛备身。
风,吹在身上,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一丝冷意。
“立政殿那边情况如何?”李承乾目光依然看向远方,淡淡地问。
躬身候在一旁的无禄毫不犹豫地回道:“回陛下,太后......茶饭不思,仿佛......在睹物思人。”
无禄没说这个人是谁,但李承乾知道是长孙无忌。
自他命令长孙冲从宫中带走长孙无忌的尸体后,他就马不停蹄地离开了长安,前往洛阳。
这会儿,或许,那长孙无忌已经入土了。
李承乾收起思绪,再问:“让尚食局那边,多琢磨一下可以引起人食欲的餐食,然后给立政殿那边送去。”
“诺。”无禄躬身道。
“那高句丽的使团怎么回事?他们怎么还没有来长安?”李承乾眉头闪过一丝疑惑。
无禄说:“根据奴婢所知,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劫匪。然后,他们又返程回高句丽,再带使团往大唐这边而来。这一次,听说这次出使的高句丽使者是一个叫渊盖苏文的,带着不少高句丽勇士......”
李承乾的眉头紧锁,“他们遭遇的劫匪是什么情况?”
“据说是大业年间......因家人被征兵前往高句丽作战,然后许多人为了活命抱团,并占山为王......还有部分是从高句丽战场九死一生逃回的......他们与高句丽有深仇大恨......这些人有数千人。”无禄应声道。
李承乾目光一闪,“这些人......传朕旨意,让百骑司试着接触他们,将他们收服,对大唐归心。并让百骑透露给他们,朕将来必然征伐高句丽,并给他们一个上高句丽战场的机会,洗刷他们身上的仇恨。”
“诺。”无禄再次躬身道。
“那渊盖苏文,百骑那边有关于他的情况介绍吗?”李承乾忽地再问。
对于渊盖苏文此人,他前世之时看过不少网文小说,涉及到隋唐类的,几乎都提及了此人,而且,此人很有能力,文武双全。
在历史上,此人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回陛下,暂时没有。”无禄答。
“锦衣卫前几日重新派人混入了高句丽,让毛骧多留意一下高句丽渊盖苏文的所有情报。”李承乾吩咐道。
“奴婢领命。”无禄回道。
“长城南暴隋骨那事,内阁那边遣送的使者团现如今已经到哪儿了?”李承乾皱眉问。
“回陛下,使团从长安出发已有十日,但路途遥远,加上天寒等原因,这时候应该还没有到达高句丽。”无禄说。
李承乾沉默片刻,说:“你先退下,去办朕刚刚说的事情。”
“诺。”无禄躬身行了一礼,然后匆匆离去。
李承乾在无禄离开后,目光看着远方出神。
半个时辰后。
李承乾走下角楼,沿着阶梯而下,走到了朱雀门。
通过朱雀门后,就是朱雀大街。
望着朱雀门,李承乾淡淡地看了一眼,就转身,往甘露殿走。
......
在往回走的时候,李承乾无意中来到了大安宫。
大安宫四周的禁卫军、黑甲铁卫纷纷向李承乾行礼:“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声音回荡在四周。
这声音,惊动了大安宫正殿内正在看书的李渊,和正在练字的李世民。
他们手中的动作都是一顿,目光复杂地看向殿门外。
李承乾走到了大安宫门口,驻足了一会儿,这才迈步进入。
他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既然走到这里了,正好去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