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一点都不酷。可谁让我现在是个傀儡皇帝呢?根本没有能力介入这场博弈,更别说提供什么支持了。
“哦?那真是太好了。”右侧的摄政王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直奔主题,“既然如此,不知贝尔贝国王陛下,对此事有什么交代?”
看来,摄政王也想赶紧结束这场没头没尾的觐见,早点摸清对方的底细。她身上的香水味很浓,飘到我这边,让我忍不住皱了皱眉。
顺便说一句,摄政王敢这么直接地称呼“贝尔贝国王”,而不用“陛下”之类的敬语,其实是故意的——她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帝国地位高于贝尔贝王国”的信号,这也是帝国贵族面对小国时,常有的姿态。
……摄政王这话,想必是早就想好的,每一个字都带着算计,对吧?
那么,罗莎莉亚会怎么回应呢?她的答案,在贵族们眼里,就等同于贝尔贝王国的态度。若是回答得不当,很可能会引发两国的外交矛盾。
我心里暗自琢磨:如果罗莎莉亚明确支持某一个派系,后果会很严重——毕竟,这相当于贝尔贝王国干涉帝国的内政。贵族们最反感的就是“外国干涉”,到时候,很多原本中立的贵族,反而会跑去支持“没被贝尔贝王国支持的派系”,反而让被支持的一方陷入不利境地。这种“反效果”,在以往的派系斗争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王国的聪慧公主与帝国的“傀儡”皇帝(第2/2页)
当然,私下里偷偷给某一方提供支持,或是暗中阻挠另一方,是各国都会做的事——毕竟这种“暗箱操作”可以随时否认,就算被察觉,也不会闹到公开的外交层面。可现在不一样,所有贵族都在场,罗莎莉亚的回答一旦被解读为“支持某一方”,就会被当成“公开干涉内政”,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可如果罗莎莉亚直接说“贝尔贝王国保持中立”,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中立”在贵族们眼里,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风向标式的中立”,哪边赢就往哪边倒;另一种是“第三方力量式的中立”,想在两大派系之外,自成一派。以贝尔贝王国的身份,若是说“中立”,贵族们只会往第二种含义上想——毕竟,没人会觉得一个小国,敢在帝国的派系斗争中,以“第三方”自居。
贝尔贝王国的国力,确实比帝国弱得多。以往也有过小国公主嫁入大国后,母国被大国慢慢削弱,最终沦为附庸国的例子。现在帝国和贝尔贝王国的实力差距这么大,没人会觉得贝尔贝王国能影响帝国的决策,反而会怀疑:罗莎莉亚留在王宫,是不是想暗中帮贝尔贝王国争取利益,甚至想让帝国听从贝尔贝王国的安排?
说到底,贵族们从来没好好教过我如何处理外交事务,只把我当成傀儡,让我按他们的意思做事——现在面对这种局面,我只能靠自己分析,要是哪里想错了,说不定还会惹出麻烦……唉,或许这也是我自己的问题,谁让我之前没主动去了解这些呢。
不管怎么说,现在在这里草率地“宣布中立”,和“公开干涉内政”没什么区别——关键不在于贝尔贝王国有没有实际行动,而在于贵族们会怎么解读。同样,要是罗莎莉亚含糊其辞,不给出明确答案,只会让贵族们的猜忌更深,反而更难收场。
在场的贵族几乎都把目光集中在罗莎莉亚身上,眼神里满是审视和探究,可她却依旧保持着冷静,脸上没有丝毫慌乱。
“我国国王陛下说过,贝尔贝王国国力有限,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嗯,这个回答很稳妥。贝尔贝王国目前只有帝国这一个邻国,还常年要应对宿敌托米斯·阿西纳基,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去干涉帝国的派系斗争——这话既符合事实,又表明了“不干涉”的态度。
但这种“中立”,还是不够稳妥,很容易引发贵族们的警惕。毕竟,派系斗争中的人,大多会这么想:“现在说中立,万一将来他们倒向对方,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不如趁现在,就把这种潜在的威胁消除掉。”
就在贵族们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时,罗莎莉亚话锋一转,再次开口,脸上依旧带着从容的笑容:
“不过……我国也有一个长久以来的困扰,若是有人能帮我国解决这个问题,贝尔贝王国愿意全力支持对方。”
……原来如此!她口中的“困扰”,指的就是托米斯·阿西纳基;而“解决问题”,意思就是“贝尔贝王国会站在帮他们消灭托米斯·阿西纳基的那一方”。
这个回答实在太巧妙了,我差点忍不住在心里赞叹。
之前说“中立”,会让人觉得“贝尔贝王国随时可能背叛”;可现在,罗莎莉亚提前设定了“结盟条件”——想让贝尔贝王国支持你,没问题,只要你帮他们消灭托米斯·阿西纳基;不想结盟,那也没关系,双方互不干涉。
换句话说,把“要不要结盟”的决策权,完全交给了首相和摄政王两大派系。
这样一来,贝尔贝王国既保持了“中立”的姿态,又多了一个“可随时结盟”的选项,相当于手里多了一张灵活的牌。现在来看,两大派系若是想和贝尔贝王国结盟,就得派兵帮他们对付托米斯·阿西纳基,显然是弊大于利;但未来局势说不定会变化,到时候若是有需要,再满足这个条件结盟也不迟——对双方来说,都多了一条后路,也不用现在就把关系闹僵。
更何况,要消灭托米斯·阿西纳基,就得先击败挡在前面的提阿纳贝联盟。就算其中一个派系想和贝尔贝王国结盟,要满足“消灭托米斯·阿西纳基”这个条件,也需要不少时间,不会立刻影响到帝国当前的派系平衡。
而对贝尔贝王国来说,夺回被托米斯·阿西纳基占领的旧有领土,本就是长久以来的夙愿;若是能借帝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就算全力支持对方,也算是收获了满意的回报——既不用干涉帝国内政,又能达成自己的目的,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丫头,真是个难得的外交人才。能培养出这么聪慧的公主,贝尔贝国王,想必也是个极具远见的人吧。
“公主殿下。”
首相再次开口,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您刚才说,早点适应帝国生活总归是好的,但在我看来,有些事,未必是‘越早越好’。”
看来,首相等人已经认可了罗莎莉亚的“中立+结盟条件”,不再怀疑贝尔贝王国另有目的。不过,他们原本就好奇,罗莎莉亚这次来帝都、要在王宫定居,到底是为了什么——之前的回答,虽然解决了“立场”问题,却没说清“定居的原因”,算不上完整的答案。
若是罗莎莉亚只是个传递消息的信使,现在把立场说清楚,就该回贝尔贝王国了;可她要留在王宫,总得有个更合理的理由。
说实话,我也很好奇,贝尔贝王国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让罗莎莉亚长期住在王宫。
罗莎莉亚似乎早就料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依旧从容不迫地回答:“正如我之前所说,我国没有资源干涉帝国事务,也不想做那‘第二梯队’的追随者,浪费时间等待。我留在帝都,是想亲眼看看局势的变化,等将来帝国的派系纷争有了结果,再做打算——到时候,或许就该回贝尔贝王国了。”
……原来如此。
也就是说,贝尔贝王国不想现在就站队,也不想等到最后,只能被动追随“胜利者”、只拿到少量回报;而是让罗莎莉亚留在帝都,近距离观察局势,等帝国的派系斗争尘埃落定,再第一时间和胜利者结盟——这样既能拿到更丰厚的回报,又能掌握主动权。
而帝都作为首相和摄政王两大派系斗争的核心之地,最容易看清局势变化,所以罗莎莉亚才要住在王宫里。这么一想,所有疑问就都解开了,逻辑也完全通顺。
好了,话说到这份上,已经足够清楚了,再问下去也没意义。
“首相,差不多了吧?”我开口打断了这场对话——罗莎莉亚虽然看起来很放松,但她毕竟只有11岁,这么长时间面对一群贵族的审视和追问,肯定早就累了,再拖下去,说不定会露出疲态,反而不好。“罗莎莉亚公主刚到帝都,一路奔波,想必也累了,还是让她先回去休息吧。”
首相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我会突然开口——在他眼里,我这个“傀儡皇帝”,根本没资格打断这种级别的对话。但他也没反驳,只是无奈地躬身行礼,同意了我的提议:“陛下说得是,是臣考虑不周。那今日的觐见,就先到这里吧。”
“多谢陛下体谅,多谢各位大人。”罗莎莉亚优雅地躬身行礼,动作标准又平静,没有丝毫慌乱——看得出来,贝尔贝王国严格的宫廷礼仪,确实把她培养得很好。
贵族们看着罗莎莉亚的眼神,里满是“对比”——大概是在想“同样是年少,公主这么聪慧,陛下却……”。可他们从来没想过,我之所以会被当成“愚昧的傀儡”,都是他们造成的。要是早点好好教我处理政务,而不是只把我当摆设,我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些人的罪孽,我可不会轻易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