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沙诺部事件1(第1/2页)
公历465年8月,皇帝及其随行人员进入劳尔公国境内。
从领地爵位来看,这里的领主是伊特鲁沙尔侯爵,而这片区域以东的大部分土地,都归首相所有。
不过,首相此刻无法离开对抗提那贝联盟的前线,因此并未随行。
看得出来,随行众人都想设法返回自己的领地,可……他们根本无能为力。
离开贝勒-诺夫郡后,一行人一路向东,途经贝勒-特雷郡、佩克沙尔郡、丁卡郡、安达尔公国与瓦德波郡。其实我特意打听了路线,就是想去丁卡郡看一看。
我们每到一处,都会品尝当地特色菜肴、参观名胜古迹……虽说对外称作“巡游”,但做的事和社会研究实地考察没什么两样。
可对我而言,这趟旅程意义非凡——我要通过它了解“这个国家”。我对待这次行程的态度,和前世的实地考察截然不同,因为现在,我的性命就悬在这趟旅程的成败之间。
这段旅程里,我摸清了不少情况……首先,帝国北部多为丘陵地带,同时也是主要的羊毛产区。尤其是贝勒-特雷郡,羊群数量极多,甚至比当地人口还多,以至于每顿饭都少不了羊肉。
瓦德波郡的林业也十分兴盛,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竟然已经有了“植树造林”的理念。这一点或许……算了,先不琢磨这个。总之,当地的山区管理得很到位,这总归是件好事。
佩克沙尔伯爵府的玻璃器皿,在当地堪称一绝,名气极大。一路上,他们送的玻璃器皿太多,多到几乎让人觉得厌烦。
可惜我对玻璃一窍不通,既不知道这里的玻璃工艺有多先进,也不清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毕竟,就算是在前世,我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玻璃制品的制作过程。
丁卡郡位于佩克沙尔郡南部,原本不在我们的路线上,结果……我一时兴起,还是绕路去了。这里的特产,毫无疑问是铁矿。
铁矿是制造武器的必备材料,众人对这里好奇,也在情理之中。
在丁卡郡,我们弄清了三件事:第一,“枪炮均由‘钢材’打造”;第二,“钢材无法量产,且储量稀缺”;第三,“铁轨是真实存在的”。
至于“钢材”,情况果然和我预想的一样。我很清楚,钢材的量产要到工业革命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可我并不知道“能实现量产的制造方法”。
但我万万没料到,铁轨竟然已经存在了——原本我还打算,等自己掌控权力后,再推动他们将铁轨与矿车结合使用。
无奈之下,由于钢材产量极低,现在的铁轨都是木质的,自然不耐用,事故也时常发生。也正因为如此,矿场里的工人大多是奴隶。
奴隶制……这也是个棘手的问题。说实话,我坚信这个制度最终一定会走向崩溃。可如果贸然宣布废除奴隶制,必然会引发混乱,我的宣言也会失去效力;更何况,要是奴隶们摆脱枷锁后,反而没了衣食住所,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最后要说的是安达尔公国。这里是帝国北部少有的平原地区,也是堪称“北方生命线”的粮食产区。然而,受派系纷争影响,这里的粮食无法在整个北方流通。
与摄政王安达尔领主同一派系的丁卡伯爵、瓦德波伯爵,他们的领地都不缺粮食;可首相派系的领地,却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佩克沙尔郡虽说没爆发饥荒,但粮食紧张也是普遍情况。这种差距,日后必定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即便能替换掉那些贵族,也很难彻底扭转农民心中的固有印象……
能摸清这些情况,已经很有收获了。要是能继续这样在帝国境内游历,我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个国家需要什么、该改变什么。
对了,现在说或许有些晚了,不过“诺贝(Nobe)”和“特雷(Tre)”在洛萨语里,分别是“西方”和“东方”的意思。
我们这次只是路过希沙诺贝(Hisharnobe),还不确定这里名字里的“诺贝(Nobe)”,是不是同样表示“西方”的意思。
接下来发生的事,既突然又出乎意料。
先是车队毫无征兆地,在荒郊野外的路边停了下来。
“……前面又吵起来了。”
“经常这样吗?”
游行队伍中途停下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是平民不肯鞠躬行礼,有时候是后面的马车跟得太近……可这一次,前方的喧闹声,比平时大了不少。
“说不定是哪辆马车坏了……”
“等等,出事了。”
往常这种时候,蒂莫娜总会过来解释情况,可这次她没来;反而有好几辆马车和马匹,飞快地从旁边驶过,速度快得惊人。
更关键的是……
“刚才那辆马车……上面的徽章,没看错吧,瓦德波伯爵?”
瓦德波伯爵是拥护摄政王的贵族,即便已经驶出了摄政王的领地,也依旧表示要“担任陛下的副官”,一路跟到了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希沙诺部事件1(第2/2页)
“他们这是要逃跑?这……”
就在这时,马车车门被猛地拉开了。
“是加弗尔的军队!我来驾车!!”
蒂莫娜喊道,神色比平时焦躁了不少。
加弗尔共和国……那是位于劳尔公国北部的敌国。
……情况不妙。
“原来的马车夫呢?”
“已经逃走了!”
真的吗?我竟然一点都没察觉。
这节马车的隔音效果很好,外面的动静传不进来,我们这边的声音也不会泄露出去。
“交给我吧。”
“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