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想到这我不再犹豫,当即爬上了附近的一处高坡,举目四望。
“藏风之势,观势察形,先看来龙后看三山……水口需闭,明堂须宽……”
我喃喃自语。
努力回忆着手札上的内容,对照着眼前的山形水势,来进一步的确定古墓所在的具体方位。
“明堂应该就在那里了!”
我的目光锁定在了山坳内侧一处缓坡,那里生长着一片茂盛的荆棘丛,呈‘沙窝’状,正是手札里记载的‘藏风聚气’的最佳之所。
按照《盗墓手札》机关暗道篇记载,像这类风水宝穴,墓道的入口一般都不会正对着明堂,而是藏在侧方的‘青龙位’。
而此地的青龙位,刚好就处于荆棘林的正中央。
我寻了根木棍,又翻出藏在包裹里的探阴爪,拿出绳索将两者绑在一起,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耙子,硬生生从荆棘丛里开辟出了一条窄路。
等清理完一大片荆棘来到青龙位时,我脚尖踢到了一块硬邦邦的东西。
不是石头。
而是一种质地更绵的东西。
我蹲下身,将覆盖在脚边的腐叶和杂草拨开后,一块边缘粗糙,约莫水缸盖大小的深色木板,露了出来。
这椭圆形木板几乎与周围地面颜色一致,又藏在这荆棘林下,若非特意寻找,根本不可能发现。
把木板掀开后,一股阴冷潮湿,带着浓重土腥味的气息从孔洞深处涌出,打在了我的脸上,让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我愣住了。
木板下面,并不是地面,而是藏着着直径约莫一米的孔洞。
这孔穴并非天然形成,我能清晰的看到下方有铁锨以及十字镐挖掘的痕迹,洞壁的黄泥已经变得干硬,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
“这是……盗洞?这墓穴已经被元良给摸了吗?”
心底闪过这个念头后,我发现墓穴的那点兴奋,已然少了大半。
生坑变滤坑,里面怕是剩不下什么好玩意了。
但来都来了,
不论如何也该下去看个究竟,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元良遗漏的水头货。
将从帆布包里摸出的老式手电筒咬在嘴里,就在准备沿着盗洞翻进去时,突然想到还没测盗洞的氧气浓度。
之前跟三娘他们在遮阳山下墓时,三娘就曾拿过蜡烛去测试过是否通风。
这里虽然是盗洞,但毕竟时间久远,还是测一下心底放心些。
用随身携带的火柴测了下,发现火焰稳定后,我这才放心。
双手扒在孔洞的边缘处,双脚慢慢往下一点点探索,很快就在洞壁的一侧,踩到了一处可以落脚的凹坑。
当年摸这个坑的元良还挺讲究,故意在洞壁内留了可以下脚的地方。
我顺着这些下脚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往下爬,下降了约莫四五米后,脚下一实,踩到了地面。
到底了。
站稳身形后,我拿着手电打量四周。
这是条仅容一人通行的狭窄墓道,四周没有任何壁画,只有粗糙的夯土,显得十分朴素。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处墓穴主人的身份地位应该不高。
我猫着腰沿着墓道往前走了大概十米,前方出现了一个方形墓室。
手电光扫过去后,墓室内的情况一览无余。
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