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举动让朝臣们大吃一惊。皇帝竟然亲自起身,并且邀请对方上座,这在朝廷礼制中是极为罕见的。
朱天佑摆手道:“陛下客气了。贫道此次前来,并非为了争夺皇位,而是为了澄清历史真相,化解几百年来的误会。“
他的话音刚落,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朝臣们窃窃私语,都在猜测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朱族长请讲。“皇帝正色道。
朱天佑从怀中取出一卷古旧的诏书,诏书的绢帛已经泛黄,但保存得很完整,一看就知道年代久远。
“这是当年太祖皇帝亲笔所写的遗诏真本,其中详细记录了皇位传承的真相。“朱天佑双手捧着诏书,“多年来,我族一直保存着这份珍贵的史料,今日终于可以昭告天下了。“
皇帝接过诏书,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诏书上的笔迹确实是太祖皇帝的真迹,他在皇宫中见过太多太祖的手书,绝对不会认错。
诏书的内容让他更加震惊:
“朕膝下二子,长子天佑聪慧过人,次子天德勇武有加。本欲立天佑为储君,但天佑志在修道,无心帝位,再三推辞。天德虽勇,但性情急躁,恐难担当重任。
经深思熟虑,朕决定让天佑携其后裔隐居民间,保留正统血脉,以备不时之需。若后世君主昏庸无道,祸害苍生,天佑一脉可重新出山,拯救社稷。
天德继承皇位后,若能励精图治,爱民如子,则两脉和睦相处,共保江山永固。若其后代暴虐无道,则天佑一脉有责任重新执掌天下。“
诏书的最后还有太祖皇帝的亲笔签名和玉玺印记,绝无造假的可能。
皇帝读完诏书,整个人都呆住了。原来,朱天佑一脉并不是被迫隐居,而是太祖皇帝的主动安排。他们就像是一张底牌,在关键时刻可以重新出山。
太子李明轩看着父皇的表情,心中忐忑不安:“父皇,诏书上写了什么?“
皇帝将诏书递给太子,苦笑道:“你自己看吧。“
太子接过诏书阅读,脸色也随之变得苍白。朝臣们见皇帝父子的反应如此激烈,都明白这份诏书的内容必定非同小可。
朱天佑这时开口道:“陛下,太祖当年的安排确实高明。几百年来,贫道一脉一直在暗中观察朝廷的动向。历代皇帝中,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总体而言,大明江山还算稳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特别是陛下在位这二十多年,励精图治,爱民如子,确实是一代明君。按照太祖的遗愿,既然陛下治国有方,贫道一脉就应该继续隐居,不必出世。“
皇帝听到这话,心中稍安:“那朱族长此次前来...“
“是为了黑暗议会的事情。“朱天佑正色道,“暗皇朱明德虽然也有皇室血统,但他所作所为有违天道,必须予以制止。如今他已伏诛,这场祸乱也该结束了。“
宋青书这时上前一步:“朱族长,既然您知道暗皇的身份,为何不早些出手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