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这时开口:“宋大哥,我也愿意参加义军。“
苏妙手点头:“我也是。战场上需要医者。“
皇帝看着这些主动请战的人,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在国难当头之际,不管是朱氏族人还是江湖豪杰,都愿意为国效力。
“朱族长,朕很感动,但朕也有顾虑。“皇帝坦诚地说,“你族内现在分为两派,如果你离开,激进派会不会趁机生事?“
朱天佑沉思片刻:“陛下,老夫已经想好了。可以让明武带领一部分族人留守京城,作为人质。这样既能证明我们的诚意,也能约束激进派的行动。“
这个提议很巧妙,既解决了信任问题,又能分化朱氏内部。
太子突然说道:“父皇,不如让儿臣也随军出征。这样既能鼓舞士气,也能表明朝廷的决心。“
“不行!“皇帝断然拒绝,“你是储君,不能冒险。“
楚云飞咬牙说道:“陛下,臣坚持要亲自领兵。这次敌军有火器支持,普通将领恐怕应付不了。“
兵部尚书也支持楚云飞:“陛下,楚将军经验丰富,而且威望很高,由他领军最为合适。“
皇帝陷入沉思。现在的局面确实严峻:可用兵力有限,名将稀缺,装备不足,军费紧张。而敌军装备精良,来势汹汹,明显是有组织的大规模入侵。
更令人担忧的是,敌军中出现的火器说明背后有外国势力支持。这可能不仅仅是草原民族的入侵,而是更大阴谋的一部分。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这次敌军的火器从何而来?“皇帝问道。
工部尚书分析道:“从军报描述来看,这些火器的制造工艺很高,不是草原民族能够掌握的技术。臣怀疑是倭国或者红毛番的商人在背后支持。“
“目的何在?“
“很可能是想趁我朝内乱之际,浑水摸鱼,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户部尚书推测道。
宋青书若有所思地说:“也有可能是想试探我朝的军事实力,为将来更大规模的侵略做准备。“
无论如何,这次北方入侵都不是简单的事件,而是对大明朝廷的严峻考验。
皇帝最终下定决心:“传旨,楚云飞为征北大将军,率三万精兵北上抗敌。朱天佑为副将,率朱氏族人参战。宋青书组建民间义军,择机支援。“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答。
京师城外,演武校场。
朝阳初升,霞光万道,五万余大军在此集结,旌旗招展,甲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
面对北方的军事危机,三方势力最终达成了暂时的军事同盟。
皇帝的任命诏书已经下达:太子李明轩为征北大元帅,统领朝廷正规军;朱天佑为副元帅,率领朱氏武装;宋青书为先锋官,统领民间义军。
校场东侧,朝廷正规军三万人整齐列阵。这些都是从京师和附近卫所抽调的精锐,身着统一的明光铠,手持制式兵器,军容整肃。虽然人数不算庞大,但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太子李明轩身着一套精制的明光铠,胸前的护心镜雕刻着五爪金龙,头戴束发金冠,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他举止间透露着储君的威仪,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的眼神中带着初次领兵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