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绣品的价格,也不便宜,要足足二十两银子。
哪怕是在京城,这个价格比起别的绣房,也要贵上好几倍。
为了避免被人诟病,绣制这一批绣品时,楚言也加了小巧思进去。
除去制作绣品的布料和丝线比普通绣品更好之外,她还教了绣坊中几个绣娘简单的双面绣技法。
在这一次的冬日限定中,所有的绣品,绣样图案的另一面,都有着一只憨态可掬的猫儿,猫儿的身边还有着两个簪花小楷——“如画”,正是绣坊的名字。
这样一来,如画绣坊制出的绣品,就与其他绣坊有了本质的不同。
如今在京城,谁人不知楚言当初就是凭借一手双面绣得了太后娘娘欢心,才拥有如今皇商的身份,眼下能买到太后娘娘才见过的双面绣,二十两银子算什么?她们还觉得卖得便宜了。
由于徐庆在立冬之前做足了宣传,因此立冬这一日,绣坊还没开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五十套绣品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且这还是在每个人最多不能买超过两套的前提下。
第一批绣品卖出去,等到二十日之后,徐庆将同样的绣帕、荷包和团扇摆上柜台,定价八两银子一件,前来购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冬月十五这一日,徐庆带着一个匣子来到状元府。
“楚娘子,按照您之前的吩咐,绣坊里在下留了五万两银子作为周转使用,账面上余下的银钱,都给楚娘子送来了。”徐庆说完,便将手中的匣子双手奉上。
与这些银票一同送来的,是京城如画绣坊自开业以来的账簿。
楚言在京城的生意还处于起步阶段,她自然要多上心一些,也好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花了好些时间,楚言才将账册看完。
只这半年的时间,如画绣坊的利润已经超过了京城三分之二的绣坊,甚至隐隐有比肩京城顶尖绣坊的趋势。
至于盈利的银钱,光是今日送来楚言这里的,就有足足二十万两!
这些银子,就算放在京城,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绣坊会在一个月后,也就是腊月十五这一日闭门歇业,准备过年。
这一个月即便是完全没有生意,账面上留下的五万两银子,也足以支付直到过年之前,如画绣坊的伙计和绣娘们的工钱,甚至提前预付下一年的铺面租金。
这还不算铺子里作为存货的绢布、丝线以及各种料子,和绣娘们已经制成,尚未卖出的绣品。
这般想着,楚言的唇角勾起满意的弧度。
“徐庆,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楚言说道,“你的月钱再涨三成,再加上如画绣坊百分之一的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