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刘局长满意地点点头,“那我们现在就签协议。“
协议签署完毕后,刘局长又安排了具体的执行事宜。
“塑料薄膜我们马上申请,由我亲自督促,最多三天就能批下来。“刘局长说,“技术指导的人选也定了,派小刘跟你们去。“
“刘技术员是农科院毕业的,专业对口,经验丰富。“张德全介绍道,“有他指导,技术上不会有问题。“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回村?“郑昊迫切地问。
“明天就可以。“刘局长很痛快,“小刘跟你一起走,塑料薄膜我们直接运到你们村去。“
“那就太好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刘局长忽然想起什么,“这个试验项目,我们要上报市里备案。如果成功了,市里也会很重视的。“
“上报市里?“王厂长有些意外。
“是的。“刘局长解释,“农业新技术推广是市里的重点工作,成功的案例要及时上报。说不定市领导还会来视察呢。“
郑昊听了,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如果真的引起市里的重视,那影响就更大了。
当天下午,农林局为这个合作项目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启动仪式。参加的有农林局的几位领导,还有王厂长和郑昊。
“为蔬菜大棚试验项目的成功启动干杯!“刘局长举起茶杯。
“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干杯!“李德华也举杯。
“为农民生活的改善干杯!“张德全跟着举杯。
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气氛很热烈。
“小郑,这下压力可不小啊。“张德全开玩笑道,“全市的农民都等着看你们的试验结果呢。“
“压力就是动力。“郑昊坚定地说,“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有这个信心就好。“刘局长鼓励道,“农业技术创新就需要这种精神。“
仪式结束后,刘局长单独和郑昊谈了谈。
“小郑,这个试验对我们农林局很重要,对你们村也很重要。“刘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能全力以赴。“
“刘局长,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郑昊郑重承诺。
“我相信你。“刘局长拍了拍郑昊的肩膀,“年轻人有想法、有能力,国家就有希望。“
当天晚上,王厂长专门为郑昊送行。
“小郑,这次你可真是一举多得啊。“王厂长感叹道,“不光解决了材料问题,还得到了局里的大力支持。“
“都是大家的帮助。“郑昊谦虚地说,“特别是您的引荐,太重要了。“
“这说明你的想法是对的,方案是可行的。“王厂长鼓励道,“现在就看实际效果了。“
“我有信心。“郑昊坚定地说。
“记住我的话,我们厂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王厂长最后说道,“什么时候想来工作,直接过来就行。“
“谢谢王厂长,我记住了。“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要启程回村了。李德华和张德全亲自来送行,还带来了派去的技术员刘明华。
刘明华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者风范。
“小郑,这是小刘,农科院毕业,搞了十年农业技术。“李德华介绍道,“有他跟着,技术上不会有问题。“
“刘技术员,多多指教。“郑昊客气地说。
“哪里哪里,相互学习。“刘明华谦虚地说,“你的技术方案我看过了,很专业,很有创新性。“
“那咱们就一起努力,把这个试验做成功。“
“一定!“
班车来了,郑昊和刘明华一起上车。李德华和张德全站在车站台上,向他们挥手告别。
“一路顺风!等着你们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