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项目,代号815,目标是研制中国第一台由集成电路控制的数控机床。目前,机床的机械本体部分,在华北光学仪器厂的配合下,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最大的瓶颈,卡在数控系统上。”
李伟业停下脚步,在一栋红砖实验楼前站定,神情严肃地看着郑昊和周煜。
“具体来说,是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伺服电机。我们目前采用的步进电机,在高速运转下的失步和振动问题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了加工精度和光洁度。我们尝试了多种阻尼和细分驱动方案,效果都不理想。”
“第二,电磁兼容性。也就是抗干扰能力。整个控制系统由上千个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组成,非常精密。但在工厂环境下,电焊机、大型电机的启动,都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导致程序错乱、系统死机。我们加了屏蔽层,改了接地线,但还是防不胜防。”
他看着郑昊,目光灼灼:“周煜同志是电气控制的专家,在电机调速方面很有经验。而省张力张局长推荐你时说,你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上,有……非同寻常的思路。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李伟业直接把最棘手的两个难题,像两座大山一样,砸在了刚刚进门的郑昊面前。这既是考验,也是求助。
周煜听得眉头紧锁,这两个问题,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国内顶尖的专家团队头疼几个月。
郑昊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XK—213……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步进电机……电磁干扰……
前世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来,迅速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技术蓝图。他记得,这个项目当时是因为武器瞄准系统的变截面曲线凸轮、劈锥等零件精度要求高,靠传统手工加工效率极低,华北光学仪器厂等企业急需更先进的加工设备来提升加工精度和效率,在此背景下,相关科研人员开始研制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李总工,我能先看看你们的控制逻辑电路图,和信号传输的布线方案吗?”
李伟业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郑昊没有直接讨论电机或者屏蔽,而是问到了最底层的布线。
“当然可以。”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年轻人,没有被表面的问题迷惑,而是直接抓住了系统的根本。
他带着两人走进一间巨大的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各种仪器设备,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电路图纸,几位研究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李伟业从图纸堆里抽出一张最大的,铺在实验台上。“这就是我们的主控板布线设计。”
郑昊俯下身,目光如炬,在那张复杂的图纸上飞速扫过。他的视线最终停留在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布局上。
“问题可能出在这里。”郑昊伸出手指,点在了图纸的一个区域。
“我们的信号线和动力线,虽然做了屏蔽,但在布线时,有几处是长距离平行走线的。而且,数字地和模拟地,在主板上是共用接地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