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的产权证件都齐全吗?“这是郑昊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齐全,“陈老先生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拿出几张泛黄的纸张,“这是民国时期的房契,这是解放后的产权证明,这是最近的房屋登记证明。建国已经帮我核实过了,手续完全没问题。“
郑昊接过那些证件,仔细查看了一遍。虽然他对这个时代的房产证件不是特别了解,但从表面上看,这些文件确实显得正规和完整。
“陈老师,您刚才提到的价格......“郑昊试探着问道。
“两千块钱,“陈老先生很爽快地说,“这个价格我已经考虑过了,确实不便宜,但也是合理的。在北京,像这样的四合院已经不多了,而且这个位置也不错,离前门、天安门都很近,交通方便。说实话,有人出过更高的价,但我不喜欢那些人的为人。“
郑昊点点头。确实,这个位置很好,离他工作的青华园也不算太远,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能到。
“不过,“陈老先生话锋一转,“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郑昊有些紧张地问道。
“我希望买主是个真正爱护这个院子的人,“陈老先生认真地说道,“这里有我们家几代人的回忆,我不希望看到它被糟蹋。如果你买下来只是为了转手赚钱,那我宁可不卖。“
听到这话,郑昊心中反而感到一阵温暖。这个老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怀让人敬佩。
“陈老师,您放心,“郑昊诚恳地说道,“我买这个院子是为了自己住的,而且我也很喜欢这种传统的北京民居。如果我买下来,一定会好好保护它,不会随意改动结构。“
陈老先生仔细看了看郑昊,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诚程度。过了一会儿,他点了点头:“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实在人。那这样吧,如果你真的决定要买,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办手续。“
“我需要考虑一下吗?“郑昊心中其实已经决定了,但还是礼貌地问道。
“当然,买房子是大事,应该慎重考虑。“陈老先生很理解,“这样吧,你回去想想,如果决定了就托建国联系我。我这边也不着急,好的买主比高价更重要。“
走出四合院的时候,郑昊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个院子无论从位置、结构还是价格来说,都很符合他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陈老先生这个人让他很有好感,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他很放心。
“怎么样?“孙宇在一旁问道,“看得还满意吗?“
“很满意,“郑昊点点头,“我决定买下来。“
“这么快就决定了?“孙宇有些惊讶,“两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啊,相当于我们好几年的工资呢。“
“钱的问题不大,“郑昊自信地说道,“我现在有些积蓄,再加上翻译的收入,凑齐两千块钱还是可以的。关键是这个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骑着自行车在夏日的北京胡同里穿行,郑昊心中充满了期待。很快,他就要有属于自己的四合院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