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刘明华突然想起什么,“昊子,你知道现在咱们这里在县里、市里有多出名吗?“
“怎么说?“
“县里已经把这里定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了!“刘明华兴奋地说,“不光是咱们县,市里的农业局也把这里作为重点推广项目。我这次驻点,就是要总结经验,准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李大壮在一旁补充道:“市里的王副市长都来过两次了,每次都要详细了解技术细节和经济效益。他说要把我们这里的经验写成报告,上报给省里。“
参观完生产基地,郑昊跟着赵顺来到知青点。
知青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简陋的宿舍经过修缮,看起来舒适多了。院子里还新建了一个小型图书室和活动室。
“张国强他们呢?“郑昊问道。
“张国强和王家祥去县里给其他村里的知青培训去了。“赵顺介绍道,“咱们这里的成功经验,让他们都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那你呢?有什么打算?“
赵顺想了想:“我准备继续留在这里。说实话,经过这几个月的实践,我发现自己还挺有这方面的天赋。而且,这里的事业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在想,能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不仅做饲料,还可以搞食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什么的。咱们有技术优势,又有市场基础,应该大有可为。“
郑昊点点头,对赵顺的想法很赞赏。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思路。
“不过,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赵顺有些期待地看着郑昊,“你现在在北京那边,接触的技术信息肯定比我们多。如果能继续给我们一些指导,那就太好了。“
“当然没问题,“郑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会把我了解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经验整理出来,给你们做参考。“
两人正聊着,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郑昊回来了!郑昊回来了!“
很快,知青点的院子里就聚集了一大群村民。男女老少都有,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容。
“昊子,你可算回来了!“
“昊子,你这次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昊子,你在北京过得怎么样?“
面对乡亲们的热情,郑昊感到一阵温暖。这些朴实的农民,用他们最真诚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感激和喜爱。
“乡亲们,我这次从北京带了一些好东西回来,“郑昊大声说道,“有北京的特产,也有一些实用的小东西,一会儿分给大家!“
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不过,最重要的不是这些,“郑昊继续说道,“我看到咱们村的变化,心里真的很高兴。这说明咱们的路子走对了,只要坚持下去,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那是当然!“有人在人群中喊道,“有昊子给咱们指路,咱们还怕什么?“
“对!昊子就是咱们村的福星!“
看着乡亲们朴实真诚的笑脸,郑昊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里是他的根,这些是他的人。无论他在外面取得多大的成就,这里永远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远山如黛,近水如镜。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新年里,这个小山村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