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计划总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
地点,就设在京郊一处戒备森严的秘密基地。
郑昊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召开的就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技术路线研讨会。
会议室里,坐满了国内最顶尖的火箭发动机专家。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头发花白,都是从建国初期,仿制苏联火箭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老前辈。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和期待。
能够参与到如此宏伟的,史无前例的火箭研制计划中,是他们一生的荣耀。
郑昊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这些功勋卓著的老专家,心中充满了敬意。
但他知道,今天,他将要提出的东西,必然会与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产生剧烈的碰撞。
“各位专家,各位同志。”郑昊开口了,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今天,我们讨论的核心,是长征火箭的心脏——也就是我们的主发动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
他没有卖关子,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两个技术名词。
【方案A:燃气发生器循环】
【方案B:分级燃烧循环】
台下的专家们,看到这两个名词,都露出了理所当然的表情。
燃气发生器循环,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可靠,是目前世界上,包括美国土星五号在内的主流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采用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小部分燃料,驱动涡轮泵,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掉,像汽车的涡轮一样,简单粗暴。
而分级燃烧循环,则是一种理论上更先进,但技术难度极高,极其复杂的方案。它会将驱动涡轮泵的富燃燃气,再次压入主燃烧室进行燃烧,几乎没有能量浪费,性能和效率,都远超前者。
一位德高望重,在业内被尊称为火箭发动机之父的,苏联留学归来的老专家——王庚祥总工程师,率先发言了。
“郑总师,我认为,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方案A,燃气发生器循环。”
王总工的声音,洪亮而自信。
“航天工程,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我们现有的长征火箭,用的就是这种技术,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有成熟的产业链。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和改进,是最稳妥,最快速的办法!”
“至于方案B,分级燃烧循环,”王总工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苏联人搞了几十年,炸了无数次,到现在,也只有一个型号,勉强投入使用。它的技术太复杂了,涡轮泵的压强,燃烧室的温度,都是我们现有材料和工艺,根本无法承受的。这条路太冒险,也太遥远了!”
王总工的话,立刻引起了在场大部分老专家的一致赞同。
“是啊,王总工说的对,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先把火箭送上天,才是硬道理。”
“可靠性压倒一切!分级燃烧循环,听起来很美,但搞不好,会把我们整个长征计划,都拖垮的!”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几乎成了一边倒的支持方案A的声浪。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郑昊,等待着他这个总设计师,做出最终的,符合常理的决断。
然而,郑昊却一直沉默着。
他静静地听着所有人的发言,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直到会议室的声浪,渐渐平息下来。
他才缓缓地,开口了。
“王总工,各位专家,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从可靠性和继承性的角度看,方案A,确实是我们的最优选。”
“但是……”
郑昊的语气,陡然一转!
“我们今天在这里,设计的,不是一枚普通的,一次性的火箭!”
“我们设计的,是未来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国家进行太空探索的,主力军!是能够与美国‘航天飞机’相抗衡的,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