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元的订单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但冷静下来后,现实问题摆在了眼前:如何在三个月内生产出50台拖拉机?
现有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村里那几台老旧的车床和铣床,加工一个样机的零部件都费劲,更别说批量生产了。
“我们必须尽快购置生产设备。“郑昊在紧急召开的会议上说道,“时间不等人。“
王师傅拿出一份设备清单:“按照生产需要,我们至少需要10台车床、8台铣床、6台磨床,还有钻床、刨床、冲床等辅助设备。“
“这得多少钱?“郑建国问道。
张国强快速计算着:“如果买新设备,至少需要150万。我们哪有这么多钱?“
“那长春那边的设备入股方案怎么样了?“郑昊问道。
张国强摇摇头:“我昨天联系了刘厂长,他们的态度有些变化。听说我们拿到了大订单,提出要重新谈合作条件。“
“什么条件?“
“他们要求占股30%,而且要派人参与经营管理。“张国强有些无奈,“原来说好的设备入股20%,现在变卦了。“
王师傅气愤地说:“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商人逐利,这很正常。“郑昊倒是比较冷静,“关键是我们要权衡利弊。“
陈建华在一旁思考了一会儿:“我有个想法。与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陈总工,您说具体怎么做?“
“分散采购,多方合作。“陈建华说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春的设备可以要一部分,但不能全依赖他们。“
“还有其他选择吗?“
“有。“陈建华拿出一个小本子,“我这些年在行业里认识不少人,可以帮你们联系其他设备供应商。“
“都有哪些?“
“大连机床厂、沈阳机床厂、济南机床厂,都有二手设备出售。虽然不是最新的,但经过翻新后,性能还是不错的。关键是价格便宜,而且现货供应。“
郑昊眼前一亮:“二手设备?“
“对,国营大厂经常更新设备,淘汰下来的机床往往还有70-80%的使用寿命。我们买回来稍加改造,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价格怎么样?“
“比新设备便宜50-60%。而且可以马上提货,不用等几个月的交货期。“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郑昊仔细考虑了一下:“那您能帮我们联系吗?“
“没问题。不过我有个建议,你们最好派人实地去看看设备,确保质量没问题。“
“我去!“张国强主动请缨,“我对机械设备比较了解。“
“我也去。“王师傅也要求参加,“设备选择很关键,不能马虎。“
郑昊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你们明天就出发,先去大连,再去沈阳和济南。争取一周内搞定设备采购。“
第二天一早,张国强和王师傅就踏上了采购设备的路程。临行前,郑昊给了他们明确的采购权限:总预算80万,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质量必须过关。
与此同时,郑昊和王家祥开始联系其他供应商,解决原材料采购问题。
“钢材供应现在很紧张。“王家祥拿着一份报价单说道,“钢厂都优先保证大客户,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很难拿到配额。“
“价格呢?“
“比市场价高20%,而且要现款现货。“
郑昊皱了皱眉。钢材是拖拉机制造的主要原料,成本占到整机的40%左右。如果原材料价格过高,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了。
“有没有其他渠道?“
“我打听了一下,太钢有个销售科的老李,是我同学。他说可以帮我们联系,但需要走关系。“
“什么关系?“
“请客送礼,你懂的。“王家祥有些不好意思。
这让郑昊很为难。他不反对正常的商务接待,但不愿意搞那些歪门邪道。
“先正常渠道试试,实在不行再说别的。“
正说着,村里的广播又响了,叫郑昊去接电话。
电话是县里李局长打来的,语气听起来不太好。
“小郑,我听说你们拿到了省里的大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