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六章 合作(2 / 2)

李工程师自信地说:“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技术方案我们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那就这么定了。“徐建华拍板决定,“你们准备45分钟的技术报告,我们负责安排会议的其他事宜。“

当天晚上,三人住在潍坊柴油机厂的招待所里,继续讨论技术交流会的准备工作。

“45分钟的报告要怎么安排?“王师傅问道。

“我觉得可以分三个部分。“李工程师拿出纸笔,“第一部分是问题分析,用15分钟时间说明4105发动机遇到的技术难题。第二部分是解决方案,用20分钟详细介绍我们的热管理技术。第三部分是实施效果,用10分钟展示测试数据和应用前景。“

“关键是要有说服力的数据。“郑昊强调道,“接下来一个月的田间测试结果,将是我们报告的核心内容。“

第二天上午,田间测试正式开始。按照李工程师的技术方案,一台东方红-75拖拉机进行了全面的热管理系统改装。

改装工作相当复杂。首先是重新设计进风系统,在发动机舱前部增加了导流板和进风格栅。然后是改进冷却回路,增加了一个辅助冷却器。最后是安装强制通风装置,确保热量能够及时排出。

“这套改装系统确实很专业。“负责改装的技术员小刘感叹道,“各个部件的设计都很精巧,安装起来也不算太复杂。“

改装完成后,开始了第一轮的性能测试。测试条件设定为环境温度35度,连续高负荷作业3小时。

“开始测试!“随着徐建华的指令,改装后的拖拉机开始在试验田里作业。

第一个小时的数据很令人鼓舞。发动机功率保持在102马力,只比标准工况下降了3马力。油耗也控制在每小时19.5升,比未改装时节省了近6升。

“效果很明显!“赵明山兴奋地看着仪表,“发动机舱温度比改装前降低了12度。“

三个小时的测试结束后,最终数据让所有人都很满意。改装后的发动机不仅解决了高温工况下的功率下降问题,还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这个技术方案确实有效。“徐建华总结道,“不过要得到完整的测试数据,还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田间验证。“

接下来的几天,改装后的拖拉机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了全面测试。从春耕到夏收,从平原到丘陵,各种作业条件都要验证一遍。

测试过程中,李工程师和潍坊的技术人员密切合作,不断优化改装方案。有些细节问题在实际使用中才会暴露出来,需要及时调整。

“这个辅助冷却器的位置需要微调一下。“李工程师指着发动机舱说,“现在的位置影响了维修的便利性。“

“对,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也很重要。“参与测试的老农民师傅说道,“技术再先进,用起来不方便也不行。“

一周的深度测试结束后,郑昊三人准备返回西尧村。临别前,徐建华郑重地说:“这次合作的成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你们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产业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学到了很多。“郑昊感激地说,“特别是在工程化实施方面,潍坊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帮助。“

“那就期待9月份的技术交流会了。“赵明山握着郑昊的手,“到时候你们一定能够技惊四座。“

回程的火车上,三人都很兴奋。这次潍坊之行不仅签订了正式的技术合作协议,还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在全国技术交流会上发言的机会。

“昊哥,我觉得我们已经不是小厂了。“李工程师感叹道,“能够在全国性的技术会议上做主题发言,说明我们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认可。“

“是啊,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王师傅沉思道,“9月份的技术交流会,不仅代表西尧重工,也代表了整个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郑昊看着窗外飞驰的田野,心情复杂。西尧重工的发展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但随着企业声誉的提升,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接下来的一个月很关键。“郑昊说道,“我们要抓紧时间完成样机制造,为技术交流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要开始考虑批量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