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暂时的!“王老五还是不信,“万一工厂倒闭了呢?“
“如果工厂倒闭,那说明我郑昊无能。“郑昊坚定地说,“但是如果成功了,全村人都会受益。我觉得这个风险值得承担。“
围观的村民开始分化。有些人被郑昊的话说服了,有些人还是持怀疑态度。
这时候,郑大牛挤了进来:“我说两句!“
“大牛,你说。“郑昊鼓励道。
“我以前也是种地的,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就挣个千把块钱。“郑大牛大声说道,“现在在厂里干活,一个月就能挣50块,一年就是600块,比种地强多了!“
“而且在厂里还能学技术!“另一个工人也站出来说话,“我现在会操作机床了,这是一门手艺,走到哪里都不愁吃饭!“
支持工厂的声音越来越多,反对的声音开始减弱。
最后,郑老爷子总结道:“我看这样,现在争论也没用。让实践来检验吧。10月份样机出来,大家都能看到结果。如果成功了,说明路子对了。如果失败了,那就当花钱买教训。“
“郑爷爷说得对。“老刘赞同道,“我们给西尧重工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争论暂时平息了,但郑昊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村里的分化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晚上回到家,郑昊和家人商量这件事。
“昊子,村里的反对声音确实不少。“郑大山有些担心,“你要小心处理。“
“我知道,爹。“郑昊点点头,“关键还是要把产品做出来,用事实说话。“
“那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郑丽愤愤不平地说,“等咱们的拖拉机造出来,看他们还说什么!“
“丽丽说得对。“李秀花也支持儿子,“咱们做事凭良心,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第二天,郑昊在厂里召集核心成员开会,商量应对村内分化的策略。
“现在的情况确实有些复杂。“张国强分析道,“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影响工厂的发展。“
“我觉得关键是要加强宣传。“王家祥建议道,“让更多村民了解工厂的实际情况。“
“另外,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王师傅提醒道,“万一村里的反对声音太大,影响到县里的支持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郑昊想了想:“我们的策略是,一方面加强内部宣传,让村民看到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加快样机研制进度,早日拿出成果来证明自己。“
“还有一点很重要。“李工程师补充道,“我们要确保9月份的技术交流会成功。如果在全国性的会议上露脸,村里的反对声音自然会减弱。“
“对!“郑昊眼睛一亮,“技术交流会确实是个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在会上出彩,不仅提升了企业声誉,也为村里争了光。“
散会后,郑昊独自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心情很复杂。创业的路确实不好走,不仅要面对技术难题,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而村里的这些争论,也许正是西尧重工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