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七章 市场(1 / 2)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来到车间查看生产情况。让他惊喜的是,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很高,昨天定下的8台车的生产计划,上午10点就完成了。

“郑厂长,我们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日产10台?“刘师傅信心满满地说。

“可以试试,但不能因为赶产量而忽视质量。“郑昊提醒道,“每一台车出厂前都要严格检验。“

“放心吧,质量绝对不会有问题。“老马师傅拍着胸脯保证。

到了下午6点,车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今天一共完成了11台四轮车的装配,而且质检全部一次通过。工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郑昊心情很好,看来四轮车的批量生产已经步入了正轨。接下来就是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工作了。

晚上的总结会上,郑昊宣布了一个决定:“从明天开始,四轮车日产量目标定为10台,月产量目标300台。每个工人的奖金提高20%,质检员的奖金提高30%。“

“太好了!“工人们欢呼起来。

“但是,“郑昊话锋一转,“质量标准不能降低,安全生产更不能放松。我们要的是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是盲目的快。“

“明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四轮农用车的正式投产,标志着西尧重工在产品多元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但郑昊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4月初,郑国庆带着销售团队踏上了市场开拓的征程。

这次的目标很明确:以济南为中心,向胶东半岛、鲁西南等地区推广四轮农用车,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

销售团队一共5个人:郑国庆担任组长,老王头负责客户联系,技术员小李负责产品介绍,还有两个年轻人负责物流配送。

第一站是济南。郑国庆选择济南不仅因为这里是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这里聚集了很多国营农场、运输公司和乡镇企业,是理想的目标市场。

“国庆哥,我们先去哪儿?“小李问道。

“先去济南汽车站附近转转,那里有很多搞运输的个体户。“郑国庆有经验地说,“然后去几个大的农场和企业拜访。“

他们开着一台四轮样车来到济南汽车站。这台车是专门用来展示的,车身刷得锃亮,各种技术参数和性能介绍贴得清清楚楚。

刚把车停好,就围上来一群人。

“哎,这是什么车?看起来不错啊。“一个中年人绕着车转了一圈。

“这是四轮农用车,专门用来拉货的。“郑国庆热情地介绍,“载重2.5吨,最高时速60公里,油耗还省。“

“多少钱?“

“9200元,比同类产品便宜800到1000元。“

“真的假的?这么便宜?“围观的人更多了。

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年轻人问:“我搞运输的,现在用的是三轮车,载重小,又不稳当。这四轮车真能拉2.5吨?“

“当然能。“小李拍了拍车斗,“这车架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强度比一般的农用车高30%。而且用的是油压刹车,安全性很好。“

“能试试吗?“

“当然可以。“郑国庆主动让出驾驶位,“你开开看。“

那个年轻人爬上驾驶室,启动发动机,慢慢开了一圈。下来后连连点头:“不错,方向盘轻,发动机有劲,噪音也不大。“

“这车在哪儿生产的?质量有保证吗?“一个老师傅问道。

“我们是西尧重工生产的,在潍坊地区。“郑国庆拿出企业介绍材料,“我们厂专门生产农机和汽车,技术很成熟,质量有保证。“

“售后服务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