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刘书记五十来岁,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很好。旁边还坐着县工业局的王局长。
“郑昊同志,又见面了。“刘书记站起来握手。
“刘书记好,王局长好。“郑昊客气地说。
几个人坐下来,大哥让人倒了茶。
“郑昊啊,你们西尧重工现在可是咱们县的明星企业。“刘书记笑着说,“我今天来,就是想实地看看你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您言重了,我们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地方还做得不够好。“郑昊谦虚地说。
“别谦虚了。“王局长接话道,“你们厂现在月利润十几万,在全县那可是数一数二的。“
“确实不容易啊。“刘书记感慨道,“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现在,才两年多时间。“
“主要是政策好,县里领导支持。“郑昊说,“要不是当初您批了那笔贷款,我们也发展不起来。“
“这倒是实话。“刘书记笑了,“不过关键还是你们自己争气。“
聊了一会儿,刘书记突然话锋一转:“郑昊啊,我今天来,还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您说。“
“是这样,咱们县还有几个村办企业,发展得不太好。“刘书记说,“我想请你帮帮忙,给他们做做技术指导。“
郑昊心里明白,这是县里想推广西尧重工的经验。
“刘书记,具体是哪几个村?“
“主要是东村的农机厂,还有北村的铁器厂。“王局长说,“这两个厂子有设备有工人,就是技术不行,产品质量上不去。“
“这样吧,“郑昊想了想,“我可以派我们的技术人员过去指导,但有个前提。“
“什么前提?“刘书记问。
“他们得愿意学,愿意改。“郑昊认真地说,“技术指导不是问题,但如果他们不肯改变老思想、老办法,那谁去都没用。“
“这个你放心。“刘书记点头,“我已经跟他们说过了,如果不改革,厂子就要关门。他们现在都憋着劲要好好干呢。“
“那行,我让我们的技术骨干去帮帮他们。“郑昊答应下来。
“好好好!“刘书记很高兴,“郑昊啊,你这可是为全县做贡献了。“
“应该的。“郑昊笑了笑,“大家一起发展才是正道。“
又聊了一会儿,刘书记提出要参观车间。郑昊和大哥陪着他们在厂区转了一圈。
看到工人们有序地工作,机器轰鸣运转,一台台拖拉机、汽车、电视机从生产线上下来,刘书记连连点头。
“这才像个现代化工厂的样子。“他感慨道,“比很多国营厂还要规范。“
“我们还在摸索。“郑昊说,“很多地方还要向大厂学习。“
参观完车间,刘书记又问起了职业技术学校的事。
“郑昊啊,听说县里要建职业学校,你们厂愿意参与合作办学?“
“非常愿意。“郑昊立刻回答,“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可以培养我们需要的技术人才。“
“那太好了。“刘书记很高兴,“这样吧,过两天我让教育局的同志来跟你具体谈谈合作的事。“
“没问题。“郑昊点头。
送走了刘书记一行,已经是中午了。
郑昊回到办公室,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思路。
显像管的事让他意识到,技术储备太重要了。现在做的是黑白电视,但彩色电视肯定是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