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九章 国产(1 / 2)

郑昊看着看着,手指不自觉地握紧了。

“如果......“他自言自语,“如果能做出国产的数控机床......“

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精密加工不再受制于人。

意味着国防工业能用上自己的设备。

意味着中国制造,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但这太难了。

数控系统涉及电子、软件、机械,方方面面。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还需要时间。

“但也不是不能试试。“

灯陆续熄灭,只有军工车间还亮着灯。

郑昊站起身,走到窗前。

远处的村子里,星星点点的灯光。

那是千家万户。

数控系统、伺服控制、精密传动......这些前世熟悉的技术,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或许,真的可以试试。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先把彩电项目做好。

郑昊关上灯,走出办公室。

“郑厂长,陈工来了。“

张国强推开办公室的门,脸上带着点紧张。

郑昊正在看一份采购清单,抬起头:“陈工?他不是下周才来验收吗?“

“我也不知道啊,人已经在会议室了。“张国强压低声音,“看样子挺急的。“

郑昊放下清单,起身往会议室走。

一路上,他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最近的军工订单——上个月交付的那批传动部件,质量应该没问题,海军那边也没反馈什么......

推开会议室的门,陈工程师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烟,却没点。

“陈工。“郑昊走过去,“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陈工程师转过身,脸上的表情有点严肃:“小郑,有个紧急任务,我来问问你们能不能接。“

“您说。“

陈工程师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图纸,摊在桌上。

郑昊凑近看,是一个轴承座的加工图。

看起来不复杂,但图纸右下角的公差标注,让他眉头皱了起来。

“±0.01毫米?“

“对。“陈工程师点点头,“这批零件要求比较高,跳动误差不能超过零点零一毫米。“

郑昊沉默了。

零点零一毫米,也就是十微米。

这个精度,在前世的航天项目里不算什么。

但在1983年的西尧重工,是个大难题。

厂里那台长春机床,精度极限也就零点零五毫米。

就算老王师傅亲自上手,反复研磨,也很难保证每一个零件都达到这个标准。

“这批货要多少?“郑昊问。

“五十个。“陈工程师说,“而且时间比较紧,最多三天。“

三天,五十个,每个都要达到零点零一毫米的精度。

郑昊心里快速盘算着。

如果用手工研磨,老王和老马两个人配合,一天最多做两个。

三天,最多六个。

根本来不及。

“陈工,这批货......“郑昊斟酌着措辞,“您能不能宽限几天?一个星期怎么样?“

陈工程师摇摇头:“时间卡得很死,不能延。“

他顿了顿,接着说:“我知道这个精度要求确实高。如果你们实在做不了,我就只能送到别的厂子去加工了。“

“什么厂子?“

“北京那边有几家,进口设备齐全。“陈工程师叹了口气,“但价格贵,一个零件的加工费就要二十多块。而且周期也长,来回运输就得耗掉两天。“

郑昊没说话。

他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脑子里在想别的事。

进口设备。

又是进口设备。

前世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了。

关键零件做不出来,只能送到有进口设备的厂子去加工。

价格贵不说,还要看人家脸色。

有时候人家订单多,你就得排队等。

急活?那就加钱。

特别急?那就加更多钱。

而那些设备,核心技术全在外国人手里。

坏了,得请外国工程师来修。

升级,得重新花钱买软件。

想自己改进?不好意思,加密的。

那种憋屈感,郑昊这辈子都忘不了。

“陈工。“他抬起头,“给我三天时间。“

陈工程师愣了一下:“你确定?“

“确定。“郑昊的语气很平静,“三天后,这批零件我给您。“

“可你们的设备......“

“我有办法。“郑昊打断他,“您放心,精度肯定达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