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孙策与周瑜自鄱阳秘密撤军,携主力准备往东迎击共济军偏师。
近五万大军自武夷山脉西麓进入,沿北侧而行,后经衢江、兰江、富春江到达钱唐,休整后过江往东而行,最终驻扎在会稽郡郡治山阴。
孙策一边从吴郡、丹阳郡抽调精锐前来,一边往南广撒斥候,有意打探到共济军偏师的确切消息。
其实他哪里知道,说是共济军偏师,其实号称东路军,带甲四万余,且大部都是南征北战的老兵。
说起刺探军情,孙策的江东军斥候与共济军的军情处比起来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假扮做渔民的斥候仅仅探听出来共济军东路军的大致行军方向,其他主要将领、番号、具体人数一概不知。
同时他们还面临着暗处的反间谍清扫,损失惨重。
到后来只能止步于临海郡的罗阳,离共济军占领区的侯官还有不短的距离。
孙策军内,吴郡和丹阳的精锐早已到达,其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余,可这六万多大军在山阴大营中,怎么也等不到传说中的共济军偏师,等的他们都怀疑是不是消息有误。
中军大帐内,孙策愁坐主位,下首分列各部将领,周瑜在左侧首位,而孙权在右侧上首。
“公瑾,这共济军的偏师的消息是否可靠,为何我们都等了旬月还不见其踪迹?”孙策皱眉向周瑜问道。
周瑜轻摇着羽扇,沉思片刻道:“消息应不会有误,毕竟东侧有敌军的消息是多处线报相互佐证的,况且我军探子亲眼所见其攻下侯官城,可惜传完消息此人就因伤势过重而逝,不然我们能得到更多点消息。
如今罗阳多日未发现敌军,其又止步在侯官,就怕此路大军是我想的最糟糕那种形势。”
孙策忙问何意,周瑜继续说道:“若敌以奇兵突袭,牵扯我军主力,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北上,发挥其作用。可如今,其军不急着北上,而是想着稳扎稳打。
观其行止,应该是打算占领建安郡全郡后再北上,如此步步为营,说明其兵力必然比我们当初料想的要多。
当时估算此路充其量有几千人马,至多万余。可如今看来,要留够驻守人员,其人数应在三万左右,实力不容小觑。”
对面孙权此刻接话道:“诚如都督所言,敌军兵力比预想的多。
可如今他们妄图先平定建安郡,再步步为营北上。
不说其兵力到时分散后还剩几何,单是那建安郡中不服教化的越民,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众所周知,那些越民最是仇视汉人。如此,或许不用我们出手,他们就会自陷于建安郡这个泥潭里了。”
其他将领闻言纷纷附和,孙策看向周瑜,只见周瑜皱眉沉思,手中摇动的羽扇不自觉的停了下来。
半晌,就在帐内各将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周瑜开口了:“瑜觉得我们不能如此被动,六万大军在此地枯等战机,属实空耗钱粮。
不如此地由一大将统领两万大军驻守,以备不测,我率三万支援彭泽湖口水寨,防止敌军逆大江而上直入腹地。
剩下的一万余大军可支援鄱阳,加强周泰将军处的防守力量。”
孙策最后做出了决定,命朱治带领一万余大军支援鄱阳,周瑜领三万士卒去往湖口水寨,而山阴现在是孙策势力范围的治所所在,不容有失,因此他亲自坐镇。
不过为了稳定各地,他派遣太史慈驻守丹阳郡治秣陵,孙权守吴郡治所吴县。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的深秋,经过近一年的战事,孙策方丢掉了刚到手的庐陵郡、豫章郡,而名义上归附的建安郡估计也凶多吉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