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终于等到了孙策的回信,其上只有一句:放心,策不会冲动西行,公瑾所需已由太史慈秘送至九华山西北东至城。
周瑜阅后即焚,心中想的是:虽然不知对面军师是谁,但是千万别让自己失望,最好是那个郭奉孝,这样,上次没较量完的,这次可以继续了。
两军都在做最后的冲刺准备,吴有用其实是有些后悔的,水泥的泄密是可以预料到的,因为用量太大了,无法保密,只是没想到会如此之快而已。
早知道就把黑火药研发出来了,不然光提高武器水平,以后进攻水泥浇筑的城池,一样得用命去填。
不过现在也不晚,他已经将黑火药的研究方向发往后方的兵器研究所,让徐老道好好琢磨,如何提高现有火药威力,研制出黑火药。
反正他把以前刷抖音、看穿越文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都写了上去,能不能成功就看徐道人的了,他能做的只有不吝拨款,希望尽快研制出来。
这个时代的长江沿岸冬季还是很冷的,江水虽不至于结冰,但温度也高不到哪去。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十二月,其余的各处战场均已停战。
共济军的占领区在搞以工代赈,不然没有粮食百姓过不了这个冬天。
同时各种宣传工作组遍布各个城池、乡村。
大量的行政人员在统计人口,土地田亩,来年所需的物资。
百姓们都有了盼头,都在等待着来年能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播种希望。
而江东军的势力范围就很简单,那就是征兵、练兵、筑城,只有防守的住,他们才有存在下去的希望。
此时的战争阴云全部集中在九江、湖口这段长江上,各方势力也在观望,此战的胜败甚至能决定以后江东的归属。
十二月初四,郭嘉算到会出现东南风的前一天,周瑜大军全体出动,在江面上,如云的战船如同一堵城墙般向九江压了过来。
得到消息的共济军,由吴有用统领中军,甘宁统帅前军,吴双率领后军,郭嘉随中军参谋军事。
五万共济军也是倾巢而出,与周瑜军在江面上形成了对峙局面。
郭嘉虽然不解为什么周瑜提前一天发动,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出兵,见招拆招了。
此时两军的前锋哨船已经接触了,在两军大阵前站的是不可开交。
江东军士生活在水乡,水性当然不在话下,经过周瑜的调教,水战也是精通擅长。
而共济军的水军更是荆州、交州两地居多,一个也是长江上游的水网密布之地,另一个甚至很多是海边的世代渔民,那大海的波涛和长江比起来,大江的水面就和小溪差不多。
甘宁更是原来的东吴水战第一人,其士卒被他调教多年。
所以说两军水战那个更厉害还真不好说,只有打过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