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次入宫,并不只是为了揭发端王谋逆。”她冷静的说,“臣女既是陛下亲封的常宁郡主,自当为陛下分忧!”
楚墨渊心中一动。
他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可他是个“傻子”。
无法阻拦。
只能眼睁睁看着钟意在犹豫片刻后,带着孟瑶,重新走向御书房。
那抹红色的背影,迎着朝阳前行。
说不出的意气奋发。
阿瑶,她一定忍了很久。
楚墨渊这样想。
……
御书房中。
孟瑶再次见到皇帝,便开门见山——
她自请前去招降端王豢养的私兵。
“端王养兵已久,若让人知道京畿周围有二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必定民心大乱!唯有暗中解决,方能稳妥。”
“若他们不肯归降,势必会有一战。可京畿驻军,大多从未有过实战,无法应对兵精马壮的端王私兵,此时若从边关调兵,远水解不了近渴。”
“且楚魏两国相争已久,近几年才堪堪太平。若此时让魏国知晓楚国内乱,定然会趁虚而入。”
“这一切问题,若臣女前去招降,则可迎刃而解。”
孟瑶解释道:
“臣女对阵善战的魏军时,尚能以一敌十。去招降那群藏在暗处的端王私兵,并非难事。”
“且臣女是女子,悄然离京根本无人注意。臣女凭借虎符抽调北大营五万兵马,暗中北上,定能神不知鬼不觉。”
这番话,是孟瑶思虑再三的。
甚至,当她开始规划揭发端王时,就已经在筹备这一时刻。
她冷静而清晰地分析利害,让有些意动。
她说得有理。
而让他彻夜难眠的,也正是此事。
端王被擒,虽是秘密进行的。
但时间越久,越容易暴露。
可孟瑶……
她终究只是一个女子。
身为女子,舞刀弄枪已是异类。
更何况带兵打仗。
虽然在常山大营时,她曾以一敌十打败魏军,但那不过是巧合罢了。
孟瑶看出皇帝的疑虑和不信任。
下一刻,她开口:
“臣女在常山大营时,曾以面具遮掩,代替祖父迎战,三年时间,未尝败绩。”
说话时,她清透的目光熠熠生辉。
骄傲与热烈,无需掩饰。
皇帝微怔,他嗓音喑哑:“常宁,此事……事关国本。”
孟瑶单膝跪地,像皇帝见过的其他武将那样。
挺直身体,腰杆笔直:“末将孟瑶,愿以性命担保,定不使楚国百姓有一人陷入战火!”
皇帝看着孟瑶。
她眼中闪烁的坚决与火热,让他说不出拒绝的言语。
一窗之隔。
楚墨渊站在角落中。
他被阿福送出宫后,又返身折回。
他看不见她此刻的样子,但却能听见她热血燃烧的声音。
这一刻。
他终于想明白一件事,他为何……会因她的冷漠而难过了,因她的痛苦而伤感。
他想。
他喜欢上这个少女了。
明媚鲜妍的同时,又让人热血沸腾。
【离开时,宋岫白停下脚步,问道:“瑶儿那本《五行志》,从何处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