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章现场办公会(第2/2页)
石云峰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一时也没了主意,但他并不甘心这样的结果,石云峰灵机一动,“各位领导,永辉公司现在确实还有一些闲置土地,却都在偏僻的山沟里,我们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可能放在那种环境里生产。我提个建议,用永辉公司的闲置土地,置换新项目在开发区的建设用地面积,不知道领导们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徐副县长马上表示赞同,“以土地置换土地,就不会违反土地政策了,这个办法好!”
开发区管委会一把手却有不同意见,“山沟里的土地跟开发区的土地没法比,怎么置换呀?”
石云峰接了过去,“首先,我们这个项目本身符合进驻开发区的条件,如果没有永辉公司的闲置土地这一说,按照县里的政策,我们的项目将会无条件进入开发区,只是因为永辉公司现有占地面积比较大,才惹出了这个麻烦。第二,我们利用开发区的土地建厂做制造业,而不是搞房地产开发,不应跟土地价值做任何关联,在开发区建厂,却要拿出永辉公司的闲置土地,仅仅是为了遵守土地政策,而不是为了等价交换,这一点需要明确。至于具体怎么操作,那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事,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办法。”
徐副县长主管全县的工业生产项目,即使明显偏袒石云峰,也属于他的职责所在,其他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他非常赞同石云峰的说法,“石总说得对,又不是搞房地产开发,不能比较土地价值,只要永辉公司拿出土地置换,就不违反土地政策。大家想想,如果永辉公司没有闲置土地,新项目符合入园条件,开发区照样要提供项目建设用地。”
肖副县长仍然拿不定主意,他把目光转向土地局吴副局长,“你们土地部门有什么意见?”
听完石云峰的一席话,土地局的吴副局长也觉得土地置换是一种崭新的思路,不管开发区的土地,还是永辉公司的闲置土地,都已经脱离了土地部门的监管范围。按照石云峰的建议,如果永辉公司的新项目落户开发区,他们公司就要将等量的土地返还给政府,相当于既为永辉公司的新项目提供了建设用地,还增加了政府的土地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吴副局长代表土地局参加这次现场办公会议,肖副县长要听土地部门的意见,老吴当然要表态,“土地置换的建议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听了石总的解释,我认为这个办法不仅可行,而且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
肖副县长点了点头,“既然永辉公司的项目符合入园条件,石总提出的土地置换方案避免了跟土地政策相冲突,土地部门又认为这个办法可行,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根据永辉公司新项目的需要,开发区尽快把项目建设用地定下来,以便让企业为项目建设做准备。”
开发区管委会的几位领导都在会场,他们知道肖副县长的话代表了县政府的态度,开发区必须遵照执行,管委会一把手和具体经办人李副主任当场表态,将尽快给永辉公司的新项目办理入园手续,并划定项目建设用地。......
回到四通集团办公驻地,石云峰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向沈岚做了通报,“虽然经历一波三折,还要用永辉公司的闲置土地置换,但事情总算定下来了。”
“永辉公司转变经营方向,今后不开采稀土资源了,山沟里的闲置土地没啥用途,拿出去跟开发区的土地置换,没有什么可惜的。不管怎么说,场地定下来了,总算迈出了第一步。”沈岚也感到欣慰。
“虽然事情定下来了,令我至今不明白的是,我有发改局的立项批文,稀土新材料项目又符合入园条件,开发区的领导为什么要设置障碍?害得咱们绕了好大一圈。”
面对石云峰提出的问题,作为旁观者,沈岚认为,有多种原因导致这种情况,首先,开发区也是一级政府机构,同样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石云峰想让他们特事特办,加快进度,这本身就犯了他们的禁忌,令他们感到不快。
其次,管委会如果是以前那些熟面孔,也许会给石云峰面子,但新上任这些开发区领导,对大名鼎鼎的石云峰没有什么印象,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第三,开发区接受项目,确实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土地政策,永辉公司闲置土地较多,要求节约用地,无可厚非。
石云峰赞同这番分析,承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了疏忽,他反省自己,四通集团的刹车片分厂就在开发区,要是在管委会机构调整时,趁着新官上任的机会,他主动登门拜访,先跟新上任的领导们混个脸熟,再进一步加深关系,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