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刚一落座,景王就笑着继续说:“我们正说到杨公可能会被父皇赐封国子监祭酒的事,以杨公之威望,倒也是实至名归。
他现在暂居在你的别院,可否牵线搭桥让本王拜见拜见备受学子推崇的杨公?”
原来是想争取弘农杨氏的力量啊,徐镇倒也没有什么可意外的,反倒觉得这景王现在才找来,有够后知后觉。
宣王在钻营上就敏锐得多,据说上次一路护送杨家人进宫面圣之后,又多次宴请招待了杨修文,算是将关系处了个大差不差。
一个放逐弘农多年的书院山长,如何引得两位皇子的争抢?
这是因为杨家代表的是江南士林,杨修文德高望重,更是这群人中的执牛耳者。
文人相轻,尤其是江南的士林,甚至是瞧不上都城的这些世家勋贵,以在野高人自居。
多年来都颇有清高倨傲之感,但是偏偏他们每年入朝选官科举的人才也算不得少,所以官官相护,拉帮结派,在朝中很是团结。
而弘农杨家又被视为其中的领头羊,所以如果能够得到杨修文的青睐,那就相当于收买了江南士林的民心,在朝堂上呼声会更高。
别看这些读书人平时都只是会摇旗呐喊,吟诗作赋,如果得到他们的支持,那歌功颂德,传扬名声的事情就无需再操心了。
反之,如果你自持身份,得罪了这群什么都敢说敢谏的酸腐书生,那就等着被口诛笔伐吧。
现在宣王和景王之争已经到了寸步不让的地步,自然是连这样拉拢人心的机会都不会错过了。
“殿下定然也知道,杨公德高望重,脾性却是率真直接,并不轻易会为谁摇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