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是什么忠心都值得搭上整个家族去践行的,徐长忠的忠心显然是愚忠,但又或者是太子的知遇之恩对徐家太过重要,他做不出在太子孤立无援的时候也和其他人一样背弃他。
所以他选择了和太子一起发动那场宫变,直到最后一刻,都站在太子的身边。
当然,他最后的下场自然也是和太子一样的,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天牢中。
要不是因为皇帝在太子死后痛心疾首,不愿将他打为想要弑父杀君的罪名,到最后只是昭告天下,太子是病薨了,徐家只怕早就满门抄斩了。
谋逆之罪,没有株连九族,而只是处死了他一个人,这已经算是大幸的了。
可是身为儿子的徐镇更知道,徐家当年没有被斩草除根,除了皇帝欣赏自己父亲对太子直到死都忠心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太子死后,东宫空悬,按道理一直呼声最高的宣王应该很快就能得偿所愿。
但事实却并没有,失去自己最宠爱最看重的储君之后,昭帝痛不欲生,将逼死太子的愤恨后悔迁怒到了朝臣身上。
尤其是在其中咄咄逼人的世家大族,他觉得如果不是这些人从中挑拨,年轻的太子根本就不会走上这条绝路。
这种风向让宣王也不敢跳出来冒头,不然要是被扣上一个构陷太子的罪名,别说是储君之位了,就是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此后,皇帝不仅没有马上改立宣王为储君,反倒在朝堂上大肆清洗彻查那些结党营私,作威作福的勋贵世家。
身居高位多年的昭帝也不全是昏庸无能的,他的亲信很快就查到有人一直在暗中操控着舆论,一步步将太子推到那样的境地。
而在这之后,更是给了太子和徐家致命一击,让他们不明不白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