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2章常委问策与闭环初成(第2/2页)
它们不缺获取数据的渠道,但缺乏疏导、利用这片‘洪流’的‘河道’与‘水利设施’——也就是内在的数据治理体系和人才队伍。
这导致企业要么‘溺水’,感觉数据无用且负担沉重;要么只能‘望洋兴叹’,守着数据金矿却不知如何开采。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理念和组织架构需要同步升级的系统性挑战。”
她的回答,既有来自一线的鲜活感知,又提炼到了机制层面,比喻形象,理解深刻。
周砚深坐在主位,听着她清晰而富有洞见的回答,面上依旧是听取汇报时的冷峻严肃,但内心深处,一股名为骄傲的情绪悄然涌动。
他的窈窕,无论在哪个舞台,都如此光芒熠熠。
其他常委也陆续从各自分管领域角度提出了问题,有的关注财政资金如何更有效引导,有的关心如何培育数据服务市场,刘所长、老王、老李等人根据各自专长,一一做了精准而务实的回应。
高层领导们听完详细的问答,交换着眼神,脸上露出认可的神情。
显然,这份研究抓住了真问题,团队的准备也足够扎实。
待讨论充分,周砚深环视全场,声音沉稳有力,一锤定音:
“社科院的这份研究报告,问题抓得准,分析有深度,建议有启发性。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关乎我市数字经济能否深化发展的现实课题。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
他略微停顿,语气果断,“我提议,立即成立一个由党副市长挂帅,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以及社科院这个课题组核心专家共同参与的‘数据要素赋能企业试点工作专班’。”
他清晰地勾勒出路径:“专班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1-2个月内,将这份初步报告,转化为一份具体的《关于在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数据要素赋能企业内在能力提升试点的实施方案》。
我们要走‘官-产-学’结合的路子,政府负责协调资源和政策保障,智库负责理论支撑和方案细化,后续要引导试点企业积极参与实践。”
最后,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光深远:“我希望,这能形成一个决策闭环。
从成立专班、到制定试点方案、再到跟踪评估、发现问题进行再研究、最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果。我们的目标,是从这份‘第一版本’的报告开始,不断深入,不断拓展应用范围,真正把数据要素这篇文章做深做实,转化为我们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林窈坐在后排,看着那个在会议室里挥斥方遒、逻辑清晰、决策果断的男人。
他神情严肃,甚至带着几分工作中的冷峻,与在家时温柔甚至偶尔耍赖的模样判若两人,可这就是她的丈夫。
他们此刻,正以另一种形式并肩作战,为了这个城市更好的发展,也为了他们彼此心照不宣却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努力。
她忽然想起以前在事务所时,一位资深投资大佬的点评:“聪明且努力的人,运气通常都不会太差。”
她看着前方那个光芒万丈的男人,又感受着身边同样全力以赴的同事,嘴角微微扬起。
他们,正一起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