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上限。
七日之后,皇榜开启。
这一开,就是整整三天。
皇榜从第六千名开始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次科举至少录取六千人!
可当日随即贴出的告榜又补了一刀。
不是六千,是八千。
另有两千人来自陕西分考场,由英国公张维贤、郭允厚,以及猛如虎三人主持选拔。
而陕西所谓考试,其实就是把袁可立、史可法挑出的那批,已经在工作的读书人,拉出来统一考核一遍。
据说出题的两个人叫,陈经纶与徐霞客。
百姓听得直吧唧嘴。
以前科举中个三甲,那是光耀门楣。
如今考个第六千名……
都有点不好意思跟人说。
你若跑去恭喜一句,“仁兄高才,恭喜考得第六千名!”
那不是祝贺,是挖苦。
还好崇祯早有考虑,特意命人在榜底留了一行小字。
“上榜皆为才,排名无先后。”
只是当场让所有人一脸懵。
不分先后你排个啥榜?
……
直到放榜的第三日,前九百人公布完毕。
黄昏时分,最后一百名姗姗来迟。
状元:刘理顺,河南杞县人。
历史上的崇祯元年状元,清廉能干,城破自缢,清朝追谥文正。
榜眼:王养正,崇祯元年进士,明亡后坚持抗清,顺治二年城破被杀。
探花:金声,精于兵法,组织乡勇抗清,城破殉国。
第四名:王家彦,历史上崇祯元年落榜,后又举,中榜,城破自刎。
第五名:吴甘来,中书舍人,崇祯十七年城破自杀殉国。
……
这百人是真实历史中留下名字的能臣勇士。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功绩,证明了可靠与忠诚。
崇祯看到这份名单,眼中闪过久违的精芒。
大明纵使危亡之际,仍人才济济。
他提前开启科举,就是为了让这一批未来的栋梁提前登场。
武将猛人他已经启用了七七八八。
现在该轮到文臣归位了。
皇极殿,一千名新晋举子跪满殿前。
崇祯环视众人,拳头微微握起。
与他初登基的早朝相比,如今的朝堂重新焕发生机。
不再死气沉沉,不再奸臣横行。
他开口问刘理顺。
“为官最要紧的是何事?”
刘理顺跪答。
“造福一方。”
“王养正,何为造福一方?”
“腹中食,头顶瓦,身上衣。”
“金声,如何做到?”
“官自清,民有田,商不奸,吏自束。”
随后的王家彦、吴甘来回答皆言简意赅,无一句废话。
孙承宗很欣慰。
可吴甘来话音一落,崇祯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尔等所言皆对,但也不对。
在朕看来,富民强国只需一个字……钱!”
殿中哗然。
崇祯一声断喝。
“抬头!”
举子们惊恐抬头,却见皇帝抬手指着他们。
“你们,是朕亲自挑出来的,是朕为大明百姓挑出来的。
朕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
搞钱。
朕不管你们用何法子。
挖邻县墙角也好,抢邻县生意也罢。
只要能让本地百姓富足、商业繁茂。
朕赏你们入内阁又何妨!”
众人眼中有了光,映出崇祯那张英俊的脸庞。
“你们若是不贪、不拿不该拿的银子,朕就算搬空内库,也要让你们变成巨富之家!”
话落,又抬手一扫众人。
“但尔等若胆敢欺民害民、以权谋私,朕必诛尔等九族!”
说完,大袖一甩,径直离殿。
没有殿试,没有励志训话。
只留下一句震撼朝堂的训诫。
朕选的你们,为大明百姓选的你们。
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让大明富。
至于你们坑谁、抢谁的生意?
朕不管,朕只要结果。
结果好,你就是功臣。
结果差,你就是罪人。
前所未有的皇帝,前所未有的训诫。
殿中,一千名举子眼中闪现出灼热光芒。
他们看向彼此,隐隐竟有种“准备好没,老子要坑你了。”的意味。
孙承宗一阵颤栗。
这些人一旦撒出去,大明必定鸡飞狗跳。
这么干的不止这一千人,
而是整整八千人!
大明,从此不会再是原来的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