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杀鞑子啊!”
“董郡丞勾结鞑子,袭击林郡守!
深沉的夜,被这突如其来、撕心裂肺的呼喊悍然撕裂。
郡衙方向爆发的喧嚣,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就因北方边境烽火与号角声而难以安眠的城内居民,纷纷惊起,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火光在郡衙方向窜动,映得天际一片不祥的暗红,预示着燕北郡的这个夜晚,注定血流成河。
林安国,这位上任仅月余的郡守,虽时日尚短,却已凭借雷厉风行的手段和深切体恤民情的仁政,在百姓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他力排众议,废除诸多盘剥百姓的不合理杂税,开地主豪强却赢得底层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戴。
尤其是半月前,他以铁腕手段将数十名罪大恶极的山贼明正典刑,人头落地的场景至今令人心悸,也彻底奠定了他在燕北郡的威望。
此刻,闻听这位备受爱戴的郡守遭袭,附近街巷中,无数被惊醒的青壮惊愕过后,血性压过恐惧,抄起家中柴刀、棍棒,纷纷冲出家门。
成群结队地向着郡衙方向汇聚,要助林郡守一臂之力。
待这些胆大的青壮赶到郡衙,映入眼帘的已是一片混乱的战场残局。
杀声虽未止歇,但核心战圈显然已经转移。
火光摇曳下,平日里道貌岸然的董郡丞及其侄子董都监,正带着几个残兵向城西方向逃窜。
浑身浴血、煞气冲天的庞仁,拎着仍在滴血的环首刀,带领骑兵翻身上马,如影随形般追杀而去。
马蹄声碎,踏碎了旧有的秩序!
与此同时,留守的边军将士与郡衙衙役们正大声吆喝,竭力聚拢闻讯而来的民众告知实情。
“乡亲们!静一静!”
“听我一言!本城郡丞董袭,狼子野心,勾结狼戎黑狼部不仅袭击铁血军寨,更悍然在郡衙行刺林郡守!
此乃叛国投敌之十恶不赦大罪!我等奉林郡守与铁血军寨秦将军之命,捉拿叛贼,肃清内奸!”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哗然,惊疑、愤怒、恐惧种种情绪交织。
衙役们趁机进一步呼喊:“董家在燕北郡经营数代,势力庞大,党羽众多!
为防止其狗急跳墙,打开城门引狼戎鞑子入城,届时必将生灵涂炭,玉石俱焚!
恳请各位壮士,为了自家父母妻儿,为了全城百姓,协助官府守住四门,助我等平叛杀贼,保我家园!”
林安国与庞仁早已料定,单凭郡衙力量和部分边军,难以瞬间铲除根深蒂固的董家势力。
唯有借助民意民心,方能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定鼎。
因此,这预先商议好的策略,便是第一时间将董袭叛国的罪名坐实了,公之于众,抢占道德与法理的制高点,继而发动群众的力量。
眼见民众情绪已被调动,边军趁热打铁,抛出更实际的激励:“北方鞑子大军压境,正值用人之际!
凡是今夜挺身而出,协助守城平叛,事毕之后,官府绝不亏待,按功行赏,发放钱粮!
那叛贼董家经营的所有铺面、田产必将充公!届时会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来,重奖有功之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况还占着保家卫国的大义名分。
顿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响应:“我愿意相助!”
“算俺一个!干他娘的董家,竟敢引鞑子害我们!”
“杀!杀鞑子!杀国贼!”
闻讯赶来的民壮们听到帮忙就有钱粮,表现优异者甚至能获得安身立命的田产、铺面,无不眼前一亮,群情愈发汹涌,人人踊跃报名。
在边军的迅速整编下,百余名青壮很快被组织起来。分成多队,沿着主要街道一路高呼“三哥,老五,走,杀鞑子、捉国贼”的口号。
如同滚雪球一般,队伍越发庞大。
随后,这些人被分派任务,由熟悉情况的衙役或军卒带领,火速奔向青阳城的四处城门,要去接管防务,防止有人开门,杜绝任何隐患。
此时,早已受命控制西南两门的张崇及其部下,对前来相助的百姓热情接应,将其纳入防御体系。
东北两门,原本与董郡丞关系密切、或许心存犹豫的守军,见到如此民情汹汹,又听闻董袭叛国的确凿消息,哪里还敢有半分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