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学哪些事> 第44章:高校教学评估有多么重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高校教学评估有多么重要(1 / 2)

第44章:高校教学评估有多么重要(第1/2页)

食堂的空调还没完全驱散九月的燥热,不锈钢餐盘碰撞的脆响里混着此起彼伏的交谈声。我端着一碟青菜、一碗番茄鸡蛋汤,刚找着个靠窗的空位坐下,后背就被人轻轻拍了一下。

“鹿鸣老哥,这儿没人吧?”

不用回头,光听这略带沙哑又中气十足的声音,我就知道是教务处的张处长。老张比我小七岁,头发却白得更早些,八成是被教学评估这事儿熬的,他在教务处干了十五年,从科员一路做到处长,经历过三次本科教学评估,用他的话说,“每次评估都像脱一层皮,可脱皮之后总能长出点新东西”。

我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大半张桌子:“老张,快坐。今天怎么没跟你们处里人一块儿?”

老张把餐盘放在桌上,筷子一放就叹了口气:“别提了,上午开了仨小时评估动员会,口干舌燥的,想找个清静地方喘口气。倒是你,鹿老哥,科技转化中心那边也被评估‘牵连’了?”

“可不是嘛。”我扒了口饭,“昨天校办刚发了通知,科研反哺教学是评估重点,我们中心得准备近三年的产学研合作案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据,还有那些专利转化成教学资源的证明材料。我这都快退休的人了,还得跟着年轻人一块儿熬夜整理台账。”

老张夹了一筷**保鸡丁,嚼得津津有味:“你这还算好的。我们教务处才是‘重灾区’,专家进校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我们。不瞒你说,上次预评估,专家问的问题之细,差点把我问懵了。”

我来了兴致。虽然之前也参加过评估相关的会议,但听老张这种“过来人”讲内幕,可比看文件生动多了:“哦?专家都问啥了?是不是就像文件里写的那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之类的?”

“比文件里细多了。”老张放下筷子,喝了口汤,“我给你举个例子。上次预评估,有个专家一坐下就问:‘张处长,你们学校的课程体系是怎么对接毕业要求的?核心课程占比多少?’我早有准备,立刻把课程地图拿出来,说核心课程占比65%,每个专业都有明确的课程矩阵。结果专家追问:‘那你们有没有“因人设课”的情况?就是为了给某个老师安排教学任务,特意开一门没必要的课。’”

“这问题够尖锐的。”我忍不住说。

“可不是嘛。”老张苦笑一声,“我当时就说,我们每门课开设前都要经过专业委员会论证,还要公示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绝对没有‘因人设课’。为了说服专家,我还拿了去年的课程论证记录,还有学生评教数据——那些没人选、评教差的课,我们早就停开了。”

他顿了顿,又说:“还有实践教学,专家问得更细。问我们企业实习是不是签了协议,指导教师有没有全程跟踪,毕设怎么杜绝抄袭。我当时就拿出了三个东西:一是和合作企业的实习协议样本,上面明确了双方职责;二是指导教师的实习日志,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都有记录;三是毕设查重报告和盲审结果,我们学校毕设查重率要求低于15%,去年抽检合格率100%。专家看了之后没再追问,还夸我们做得细。”

“看来数据和案例真的很重要。”我点点头,想起自己正在整理的科研转化材料,“我们中心也得准备这些,不然光说‘科研反哺教学’,专家肯定不信。”

“那是当然。”老张加重了语气,“评估不是靠嘴说的,得有实打实的东西。比如教学改革,专家会问你OBE理念怎么落地的,混合式教学搞了多少门,有没有数据支撑。我当时就报了个数:近三年我们搞了120门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学生评教平均分从82分提到了88分,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获奖人数增长了40%。专家还会追问具体案例,我就举了计算机学院的一门课,他们把企业真实项目引进课堂,学生毕业后直接被合作企业录用了,这样一说专家就信服了。”

这时,食堂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旁边一桌几个年轻老师正在讨论评估准备的事。老张瞥了一眼,压低声音对我说:“其实最容易出问题的,是那些‘以学生为中心’的细节。上次有个学校,专家问学生选课冲突怎么解决,处长说‘我们有专门的协调机制’,结果专家转头问旁边的学生,学生说‘协调要等好几天,最后还是换了自己不喜欢的课’,你说多尴尬。”

“那你们是怎么应对的?”我好奇地问。

“我们早有准备。”老张得意地笑了笑,“我们整理了近一年的选课冲突处理台账,平均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还随机抽了几个学生回访,让他们签字确认。专家要看的时候,我们直接把台账和回访记录拿出来,一目了然。还有学籍管理、成绩异议处理这些事,都得有具体的流程和数据,不能含糊。”

说到这儿,老张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评估也不是光挑毛病。上次评估,专家就给我们提了个好建议,说我们的跨学科课程开得太少,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我们后来就联合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开了‘人工智能与人文伦理’‘环境科学与社会发展’这些跨学科课程,学生反响特别好。”

我想起学工处的李处长,之前聊天时他总抱怨评估压力大。“学工处那边,专家会问些什么?”我问。

“学工处的问题也不少,主要围绕学风建设和学生发展。”老张说,“比如‘三全育人’格局怎么建的,学工处和教务处怎么协同。我记得上次专家问学工处,学业预警和教学反馈怎么联动,李处长就举了个例子:他们和我们教务处建了个共享平台,学生挂科两门以上,系统自动预警,辅导员和任课老师一起制定帮扶计划,去年有300多个挂科学生通过帮扶补及格了,数据一摆出来,专家就没话说了。”

“还有学风建设,专家会问上课缺勤率、图书馆占座这些问题。”老张继续说,“李处长他们准备得很充分,近三年的学生到课率数据、晚归率数据都有,还有针对缺勤率高的班级搞的‘一对一’辅导、‘学风建设月’活动的台账。专家还问了心理健康教育,他们把三级预警机制的记录、心理咨询中心的预约数据都拿了出来,说预约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2天,专家也挺满意。”

我突然想起人事处和科研处的职责,便又问:“人事处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科发院与你们转化中心的科研反哺教学,专家也会重点问吧?”

“那是自然。”老张点点头,“人事处那边,专家最关心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升。比如‘双师型’教师够不够,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怎么样,教学投入有没有纳入绩效考核。上次人事处王处长就准备了详细的数据: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企业经历的占比55%,博士学历教师占比78%,还搞了‘青蓝工程’‘教学工作坊’,青年教师培训参与率100%。专家还问了教师评价体系,王处长说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占比不低于40%,教学竞赛获奖的老师评优优先,这就体现了‘教学优先’的导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章:高校教学评估有多么重要(第2/2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